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 魏主(孝文帝)欲变北俗,欲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举出材料一中变法的内容?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除了材料所列的措施,“魏主”其它措施有哪些?(至少回答一个)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这两个事件对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北方民族大融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摘编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
1.材料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一种“好心肠”?它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办法?分别说明理由。
材料二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2012年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作出有关政府出面“购买”钓鱼岛的提议。2012年9月3日,日本中央政府与钓鱼岛所谓“岛主”展开正式“购岛”谈判,日本政府准备出价20.5亿日元。日方所谓“购岛”行为,难以避免地会对中日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目前已经出现了中国游客赴日本旅游大幅减少,日本企业生产的汽车在中国销量大减的现象。
——摘自中新网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经济发展和地区局势两个角度说明日本的不当言论和行动会产生什么危害?日本至今不但没有反省战争罪行,而且还在不断制造中日摩擦,从中日关系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三 ……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被消除。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3.材料三中,为什么视日本为“万恶的敌人”?(以其侵华暴行为例说明)社论认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6分)

2015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凯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的瞬间定格为永恒。下列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重要会议,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识读下面年代尺:

1.根据上面年代尺完成下列表格。(6分)

关键词
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正确决策
良好开端
高举旗帜
开创未来
会议名称




材料二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0多年波澜壮阔,90多年壮丽辉煌……
2.从“南湖红船”到“小康蓝图”,中国共产党在这90多年的探索中,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哪两大理论成果?(4分)其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
材料三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结合材料三,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什么?(2分) 回顾党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悟?(2分)

沿着以丝绸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回答:以上两幅图分别反映历史上哪两不同时期的交往事件?(4分)列举两项我国古代对西方文明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的科技成果。(4分)
材料二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2.中国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了大批使者来到中国。这些使者名称是什么? (2分)
根据材料二判断,这些使者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材料三引自我国古代一位民族英雄写给侵略者头目的信。这位民族英雄是谁?(2分)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

掌握历史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1)运用“史论结合”方法,完成填空。

史实
结论
15世纪()后,欧洲殖民者开始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亚非拉美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二战后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却实行分而治之政策
1959年()领导古巴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90年()独立,标志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2)根据“图说历史”方法,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有()

A.印度独立时的第一任总理是尼赫鲁
B.纳赛尔领导埃及人民获得了独立
C.阿拉法特、佩雷斯、拉宾获得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
D.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对耶路撒冷的争夺
(3)利用“比较与综合”方法,归纳出“▲”处的主题名称是

(4)“编历史歌谣”方法。阅读歌谣,请你提出一个解决中东问题的有效方式。
(5)根据“周年记忆”方法来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到2027年印度将迎来周年的独立纪念。

大欧洲一直是欧洲人的梦想,近现代以来,曾有无数欧洲人为实现这一梦想而努力探索。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拿破仑的欧洲梦】
材料一: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
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
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
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
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德国状况》
这是一位同亚历山
大和恺撒一样的天才人
物……竟还有立法家们
具有的才能。
——梯也尔《执政府
和帝国的历史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曾有思想家称赞拿破仑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请结合材料一的两段论述说说拿破仑为统一欧洲所做的努力。
【希特勒的欧洲梦】
材料二 1933年5月10日夜,德国柏林国家剧院门前,成千上万的图书被人们投入熊熊的烈火之中,……戈培尔在一旁狂叫:“一个革命者应该无所不能的,在毁坏和重建中,他应该是同样伟大的。假如你们有权利把一大堆知识分子的垃圾扔到火堆里去的话,那么你们也有责任为真正的德国精神开辟出一条道路来。”
(3)材料中所谓的“德国精神”给世界带来深重灾难,你认为“德国精神”的实质是什么?为践行这种“精神”,完成统一欧洲之梦,希特勒做了一件什么事?该事件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走向联合的欧洲梦】
材料三(二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Ⅱ》
(4)20世纪50年代初,欧洲各国的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5)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促使欧洲人产生“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这一意识的因素是什么?在此思想意识引领下,战后欧洲人是如何推进欧洲统一进程的?
(6)当前欧洲的联合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