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 四川新作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一:2010年、2014年三大产业投资增速情况比较
注:与2013年相比成品钢材增长2.9%,水泥增长4.9%,白酒增长5.6%,化学药品原药增长62.8%,汽车增长19.1%,电子计算机整机增长22.9%。
表二:2010、2014年四川省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项目 |
生产总值 |
财政收入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2010年 |
15.1% |
32% |
15.1% |
11.7% |
2014年 |
8.5% |
9.8% |
11.5% |
9.0% |
注:2014年全国GDP增速为7.4%,世界经济将增长2.6%。
材料一:沉甸甸的数据,既折射四川的“分量”,也折射四川的“担当”。面对全国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四川是否有条件保持一个高于全国的合理增长,参与四川省2015年经济工作会的代表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与建议(详见下表)。
与会代表的主张或建议 |
作用 |
四川简单再生产的空间在减少,传统要素的推动力在减弱,新技术的孕育和突破期在延长,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
① |
“主动作为就能挖掘出经济增长的潜力。”并列举了2014年省委省政府在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 |
② |
“更多还必须依靠市场。”并指出打造长江经济带以及天府新区等建设,需要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对市场经济的主体一视同仁。 |
③ |
2015年,将重点围绕“一带一路”以及我国已签署合作协议的14个国家间自贸区,开展系列经贸投资活动。 |
④ |
材料二:站在新起点,展望新征程,新常态下,“建言”还需“见行”,顺势而动更需与法同行。《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因此政府在履行行政职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要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依法科学民主,自觉接受监督。
(1)根据表一和表二中的信息(含注),概括我省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2)请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谈谈材料一中系列主张与建议的作用。
(3)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怎样才能使政府做到依法行政?
材料一:从2014年12月29日18时起,某市宣布实行小汽车限购。从正式发布限购公告到实施限购,相隔仅短短20分钟,被誉为“史上最强悍的限购”。而在此之前,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有关领导曾承诺,对私家车不限行、不限购,如果出台限牌限号政策,“一定会广泛听取意见,绝对不会搞突然袭击”。
结合材料一,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政府做出的公共决策如何做到程序合法。
材料二: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完善,极大地扩展了言论自由空间。数字显示,我国即时通信服务用户已突破8亿,网民每天发送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信息超过200亿条。然而,这些即时通信工具平台也因存在涉恐、涉暴、涉黄等违法信息大肆传播的乱象而饱受诟病。
(2)根据材料二,说明公民应当如何利用微博参与政治生活。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路线图”。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路线图”
材料二:“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进入“十二五”历史新起点,党和国家将“民富”目标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8.0%,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7.4%的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构建“橄榄形”分配结构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目前中国与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情况对比表
国家 |
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 |
研发投入占GDP比重 |
对外技术依存度 |
中国 |
40% |
低于2% |
50% |
创新型国家 |
约70% |
美日韩3%左右 |
30% |
注: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是科技贡献率达70%以上。
材料二: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充分发挥财政助力科技创新的作用,不断增加科研投入,积极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使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财政的相关知识,为促进我国科技创新提出建议。
2014年我国信息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形式,正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预计到2015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GDP增长338亿元。进一步释放我国城乡居民的信息消费潜力,将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新着力点。
(1)结合图文材料,说明我国培育和发展信息消费的经济生活依据。
(2)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消费的知识,说明应如何进一步释放我国居民的信息消费潜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中法文化之春”文化节活动于2014年4月11日至7月10日在中国的40余座城市举行,邀请近1000名艺术家为超过一百万观众献上了一场场文化盛宴。从电影到戏剧,从舞蹈到音乐,从视觉艺术到新媒体艺术,从文学到面向青少年观众的演出,中法文化之春向中国观众展现了法国艺术与学术上的活力与创新。“中法文化之春”是在中国国内举办的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庆祝活动的重头戏之一。2003年和2005年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之后,“中法文化之春”应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的要求而创办,如今它已成为法国在海外最大的文化节及中国最大的外国文化节。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25日至28日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习主席的访问在中法两国建交50年友谊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双方合作,成为一个全新的里程碑,将对中法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产生持久积极影响。中法关系50年的发展历程,为双方维持特殊友谊、走好共赢道路凝聚了许多有益经验和启迪。同舟共济、面向全球是中法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始终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不懈追求。外媒报道指出,此访旨在与当前处于困境中的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促进“他”所宣传的“双赢”关系。可见,中法之间的合作是互惠互利的。
(1)请运用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说明“2014中法文化之春”文化节活动的意义。
(2)运用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中法之间为何要加强合作。
(3)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角度,就如何推动中法之间的合作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