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乙图表示一个长期有效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碳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 (生理过程)。图中①②④过程与③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分解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理过程)将碳释放回大气中。
(3)乙图食物网中的肉食动物是________,通常数量较少,从能量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若人们想通过此生态系统更多地得到种群X,理论上讲能达到目的的最有效手段是减少S种群和 种群的数量。(填“G”或“S”或“Q”)
(4)若一个农田生态系统,若干年后该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森林,我们把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____________。植被优势种群的演替,从根本上体现了植被对________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下图为人体内血糖的调节示意图,a、b表示两种有关的激素。据图回答问题:
(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在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的控制下分泌激素a刺激垂体,使垂体细胞合成分泌的激素b增加,激素a和b分别代表和。
(2)寒冷刺激人体时,下丘脑促使皮肤血管,并使汗腺分泌活动,此调节过程属于调节。
(3)图中a、b两种激素作用下,共同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同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又反过来影响a激素和b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调节。
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内环境包括:a、 b。
(2)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和。
(3)内环境各种成分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c与b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某地由于引入一种植物,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一定影响。科研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某样方内该植物的分布如右图所示,则此样方内该植物的数量应记为__________株。
(2)用样方法对该植物和本地原有四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株/m2)。请在相应的坐标图中绘出该引入植物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在曲线上用字母标注引入植物)。
(3)引入植物造成的后果称为生物入侵,主要的两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某研究小组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入侵植物,把该植物和一种本地植物在一适宜地块内混合种植,并绘制出两个种群的增长速
率曲线(如右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乙为该入侵植![]() |
B.t1~t3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 |
C.t2、t4时,甲![]() |
D.影响乙种群在t4后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存空间和资源等 |
(5)研究小组利用该植物又进行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在实验田中划出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等条件均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数量不等、分布均匀的该植物。待成熟后分别统计平均单株荚果数量、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结果如下表。
结果反映的规律之一是:平均单株结豆荚数____________;结果反映的另一规律是:平均单荚中种子数量___________。比较不同区域收获种子的总量,说明要获得农作物高产应做到合理密植。
南瓜是雌雄同株开单性花的植物。开花时选A、B、C三株南瓜,做如下处理:A株全部雌花于开花前套上纸袋;B株全部雌花于开花前套上纸袋,开花后柱头上涂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C株全部雌花于开花前套上纸袋,开花后授以南瓜花粉。分析说明:
(1) 一个月后,三株南瓜的结实情况大约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A、B套纸袋的目的是________。
(3)比较A、C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
(4)比较A、B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
(5)南瓜的无籽性状是否能遗传?如果取无籽南瓜的植株的枝条扦插,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是否有种子?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CO2减排协议。下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的形式进行流动。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作用;无机环境中碳的来源有(填数字序号)。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4)若②中的种群及相互关系如图2,其中鹰和蛇的关系为。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克,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
物克。
(5)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人关注。针对全球气候变暖,请你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