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武帝时,大事兴作,财用不足,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方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战士或不得禄,山东被实,齐赵大饥。……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代管天下盐铁,往县置均输盐铁官。郡国置均输官以相给远,以便远方之贡,故曰均输。……赖均输之蓄,仓禀之积,战士以奉,饥民以赈;一岁之中,太仓,甘仓皆满。”
材料二 “(桑弘羊)置平准于京师,士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即买之,为了此富商大贾无所谋其利,反其本,而万物不得腾跃,故抑天下之物,名曰平准。县官设衡立准,人从所欲,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能欺。……民不益赋,天下用饶。”
——以上材料均选自司马迁《史记》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桑弘羊经济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汉代桑弘羊经济改革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历史上,中华民族遭受西方列强的欺凌,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捍卫了民族尊严。根据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内空格的填写:(20分,每空2分)。
A组:近代前期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名称
签订的条约
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
B组:中国人民的抗争

大事件
领导人
革命性质
主要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辛亥革命
孙中山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周恩来
贺龙
新民主主义革命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⑤
C组: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

名称
主要内容
重要意义
二大

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结束了“左”倾错误的领导;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七大
确立了⑩为党的指导思想
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政治和思想基础


C.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观察比较下边两幅图

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左图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右图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
(2)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3)军机处设置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演变的趋势。

(10分)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标语字把民国的“国”改写为“囻”。
——宋军《申报的兴衰》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申报》庆祝的1912年元旦的重大政治事件是什么?(2分)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材料二 (民国初年)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袁世凯身败名裂,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民版)
(2) 材料二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一重要成果?(2分)
材料三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在破除传统陋习方面的三项措施。 (6分)
(4)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2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香港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曹景行在其新书《香港十年》中讲道:“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这一天都代表着中国一整段历史的结束。……过了这一天,香港又站到了一个新起点上,中国也站到了新起点上。”
(1) 材料中的“这一天”具体是指哪一天(年、月、日)?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的最终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爱国诗人邱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 请判断邱逢甲的《春愁》写于哪一年?“割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举出当时领导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爱国领袖两位(除邱逢甲)。
材料三: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3)材料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