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写道:“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下列能支持该学者观点的制度政策是
A.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和“一国两制”构想 |
C.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实行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希腊神与人同形同性,以人为神的形象,以人的精神承认为神”。与此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希腊( )
A.民主政治发达 | B.人文思想盛行 |
C.受东方文化影响 | D.商品经济发达 |
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 |
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 |
C.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 |
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这样做去,便要大家牺牲自由”。孙中山先生此观点 ( )
A.反对个人自由,追求国家富强 |
B.对民权主义产生动摇 |
C.重视国家的自由,不排斥合理的个人自由 |
D.受中国传统专制思想影响 |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自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此一改变应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辛亥革命 | B.新文化运动 | C.中共建党 | D.国民大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