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33年4月上海《大公报》(右图)报道:“自日本放弃金本位后,积极倾销日货,至各国大起反感,抵制日货者达二十七国。”从这条新闻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经济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恶化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形成 D.日本的贸易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明清时期一些绅商发起并出资在北京建立会馆,会馆专供同乡居住集会、联络乡谊、贮存货物之用。会馆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传统市场经济的扩张 B.人口迁移和流动频繁
D.商人子弟不断入仕 D.不同行业的竞争加剧

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都具有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A.画家个人爱好 B.宋明理学传播
C.社会上层倡导 D.商品经济发展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宋代的文化和科学,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最能支撑李约瑟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古代应用数学体系的形成 B.中国四大发明的发展与定型
C.创造出世界上最早的优秀历法 D.中医药学的系统著作的诞生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对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宋朝时期的服饰一改唐朝“惯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的特点,逐渐形成了老成持重和细腻、含蓄、朦胧的阴柔之韵。此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由于

A.封建经济的发展 B.程朱理学的影响
C.专制集权的强化 D.审美意识的觉醒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