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17、18世纪,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英国政策的这一变化是受到了哪一经济思想的影响
A.重商主义 | B.自由主义 | C.凯恩斯主义 | D.新自由主义 |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
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 B.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 |
C.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 | D.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 |
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
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 B.礼乐与法制并举 |
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 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
据《三国志》记载,阮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最能与阮籍的行为理念产生共鸣的观点是
A.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 B.存天理,灭人欲 |
C.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 D.越名教而任自然 |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 B.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 D.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