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某皇帝下诏:“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材料所涉的土地制度是
A.初税亩 | B.相地而衰征 | C.均田制 | D.方田均税法 |
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上述材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不再照搬苏联的革命经验 | B.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根本性认识 |
C.放弃了原有的民主革命任务 | D.以民族利益为重,团结国民党抗日 |
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实现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转移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 | B.红军长征的胜利 |
C.抗日战争的胜利 | D.解放战争的胜利 |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
毛泽东的头像于1937年1月出现在美国《生活》杂志上,这是他第一次在全世界露出“庐山真面目”。随着中国的巨变,他越来越多地进人西方人的视野。他最令中国人民称颂的功绩是
A.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
B.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
C.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D.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
A.东渡黄河 | B.北渡长江 |
C.跨越陇海线 | D.挺进大别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