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景公使烛邹主鸟①
景公好弋②,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释】①主鸟:主管养鸟。②弋:此处指射鸟。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景公好弋()
②而亡之()
③使诸侯闻之()
④以吾君重鸟而轻士()下列句中与“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中“以”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治水必躬亲》) |
B.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
C.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
D.何以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
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处朗读停顿。
使 吾 君 以 鸟 之 故 杀 人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你认为选文中的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如得灌园以就食()
(2)孝基使管库()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富人之子“□□”的表现和“□□”的态度,使张孝基放心地把他父亲的财产还给他。(用原文词语回答)
对张孝基的人物形象,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重情义 | B.相信人 | C.知人善任 | D.有恻隐之心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桃花源记(节选)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上文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异之”是渔人最终能发现桃花源的原因之一。 |
B.“豁然开朗”高度概括了桃花源外的自然环境的特点。 |
C.“鸡犬相闻”“往来种作”表现人们的生活是宁静而充实的。 |
D.最后一句以老人、孩子为代表表现桃花源人的幸福安乐。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②不足,甚可虑也。”公犹豫不决,事又寝③。(《新百喻经》)
【注释】①颠踬(diān zhì):跌倒、摔跤。 ②下房:仆人住的房子。③寝:息,止。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1)公善之()(2)下房不足() 下列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修路径直通向山,安放栏杆保护他们,又有什么担忧呢? |
B.修路让他们通过,设计栏杆护住山,又有什么担心的呢? |
C.开辟一条小路来通行,设置栅栏来保护,又有什么担心的呢? |
D.开辟一条通人的小路,建设护人的栅栏,又有什么担忧的呢? |
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可以概括为“”。(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鲁公之父、妻、家人阻止治园的理由各不相同,但他们认识上的局限性是相同的,即。(3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节选)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本文的作者是(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人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主要交代作者写作本文的时间与缘由。 |
B.第②段意在引出下文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 |
C.本文的写作意图是歌颂滕子京贬谪期间的政绩。 |
D.作者描写洞庭湖景色,表达想归隐山林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