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车间发生铝粉尘爆炸特别重大事故。经调查分析,事故原因为空气中浓度过高的铝粉遭遇明火产生爆炸。铝粉是一种银白色粉末;它能溶于酸、碱,生成氢气;它遇水受潮产生化学反应,放出氢气和热量,如果积热不散,容易引起燃烧或爆炸。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铝粉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常被用作油漆涂料,这是利用了铝粉的 (填写“物理”或“化学”)性质;
(2)干燥的铝粉在空气中遇到明火极易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
(3)铝丝在空气中不易燃烧,但铝粉在空气中遇明火却易发生爆炸,由此可以看出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跟 有关。
(4)在野外,铁路工人常把铝粉和三氧化二铁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点燃,反应生成高温的铁水,而把较短的钢轨焊接成较长的钢轨,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分) 。
(5)铝粉发生爆炸着火后能否用水灭火,说明原因 。
现有H、O、s、C等四种元素,请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元素填写符合要求的化学式:
①引起酸雨的气体;
②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气体;
③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④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
小亮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破损,从残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0%,具体是什么物质无法辨认。老师告诉他,这瓶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或是碳酸钠中的一种。
(1)小亮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18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理由是。
(2)小亮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10,他判断该溶液中不可能是氯化钠。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A.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且结论正确 |
B.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 |
C.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结论不正确 |
D.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但结论不正确 |
(3)为了进一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继续进行下列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方案甲:选择氯化钡溶液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方案乙:选择稀硫酸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进行实验]在两个方案中选一个方案,填写步骤、现象、结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加。 |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
[实验反思]
①有同学认为还可以用一种常见的碱溶液来确定是碳酸钠,那么它是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_________________ 。
(4)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设计如下方探究方案:取纯碱样品11g,加足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称量,得到10g白色滤渣。求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5)探究方案中因缺少_(填操作名称),导致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工业上制备K2SO4晶体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请根据流程回答问题:
(1)将CaCO3研成粉末的目的是。
(2)写出反应Ⅰ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CaCO3和(填化学式)。
(4)不用水而用饱和K2SO4溶液洗涤反应Ⅲ所得晶体的原因是。为检验硫酸钾晶体是否洗涤干净,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先加入______(填序号),振荡、静置,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AgNO3溶液 ,观察现象即可判断。
a.过量的BaCl2溶液b.过量的Ba(NO3)2溶液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如图 E 所示,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
(4)如上图 F 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如下图,B为开关,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二氧化碳,C中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会变色。当关闭B时,C中湿润的石蕊试纸没有变化。则D瓶中盛有的足量溶液可能是。
A.KOH溶液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化学启蒙学习,同学们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了解。
(1)现有H、N、O、Ca四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②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③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④可作氮肥的盐: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反应物中有一种化合物,它的化学式为__ ___
②生成物中有___ __种氧化物
③反应物中未完全反应的物质的名称__,写出该物质的一种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