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一期年均将有95亿立方米水送至北方,其中北京将年均受水10.5亿立方米。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总体上南高北低,可以利用地势自流 ②不需开挖新渠道,工程量较小 ③水源地位于汉江上游,水质较好 ④调水量不受季节限制,能够稳定供水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北京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改变气候类型 | B.加剧地面沉降 |
| C.减少洪涝灾害 | D.增加地表径流 |
北京发改委表示:南水进京之后,北京市仍将继续执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主要目的是
| A.减少生活污水排放 | B.保证生活供水质量 |
| C.促使家庭节约用水 | D.降低家庭用水成本 |
下列属于变质岩的是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读图(北半球某地12个月内夜长季节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里约热内卢 | B.巴拿马城 | C.斯德哥尔摩 | D.广州 |
d时段内,开普敦昼长变化趋势
| A.夜渐长 | B.昼渐长 | C.不变 | D.昼夜均变长 |
当该地昼最短夜最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阿勒泰地区易暴雪成灾 | B.旧金山森林火险等级偏高 |
| C.长江下游地区稻谷飘香 | D.坦桑尼亚动物向北部迁徙 |
下图为我国某日局部降水量预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 B.大气环流 | C.地形 | D.海陆热力差异 |
对甲、乙两地正确的天气描述是
①甲地中雨,乙地中雪②甲地小雪,乙地小雨
③甲、乙两地偏北风,乙地风力较强
④甲、乙两地偏南风,甲地风力较强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下图为某地貌发育程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所示地貌形态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 B.搬运作用 | C.侵蚀作用 | D.沉积作用 |
图中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地表水缺乏,主要原因是
| A.地表水下渗 | B.蒸发旺盛 | C.森林覆盖率低 | D.深居内陆 |
图示地貌在桂林广布,平地多拔起的孤峰,其地貌形态发育程度处于
| A.高原区 | B.山地区 | C.高原山地区 | D.平原区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 A.年降水量、七月均温、一月均温 |
| B.年降水量、一月均温、七月均温 |
| C.七月均温、一月均温、年降水量 |
| D.七月均温、年降水量、一月均温 |
有关该区域年降水量最小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其海拔约为1800M | B.七月均温约超过30℃ |
| C.气温年较差约为20℃ | D.一月均温低于0℃ |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
| A.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 B.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降水量 |
| C.蒸发量与地形有密切关系 | D.气温年较差随降水量增加而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