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一: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氢氧化钠溶液.
(1)所需的氢氧化钠质量: g;
(2)称量时,氢氧化钠固体应放于天平 (填“左”或“右”)盘的烧杯内;量取的需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应选择的量筒的规格是 mL(选填“10”、“100”或“250”).
实验二:水的电解实验
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已知氢氧化钠在水的电解实验中,只起到增强水的导电性作用.

(3)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溶液.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如图所示,则a管下方导线应接电源的 极(填“正”或“负”).用 验证b管中的气体,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
(4)说明水是一种化合物的实验事实: .
(5)电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填“<”、“=”或“>”).
现有一小包白色固体,其中含有氯化钠和少量的氯化钙,硫酸钠。为了除去氯化钙,硫酸钠。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
实验步骤 |
实验过程 |
|
溶解 |
将白色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并用玻璃棒搅拌,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A,玻璃棒的作用是 |
|
除杂 |
第一步: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目的是 。 第二步:充分反应后,再向其中加入过量的 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增多。 第三步:待上述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 (填操作名称),得到澄清的溶液B和白色沉淀,溶液B中的溶质是 。 |
|
蒸发 |
向溶液B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将液体倒入蒸发皿中,当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
【反思】有关物质除杂的问题,除了要选择正确的试剂,还要注意所加试剂的顺序。若将除杂操作中第一步和第二步的顺序颠倒,后果是 。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制氧气可以选择装置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试管口需放一团棉花,作用是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选填“a”、“b”)导管通入。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A或B.原因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与装置A相比,装置B的优点是 。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于段,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石蜡的成分中一定含有 元素,依据的原理是 。
(2)图2实验,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会消失,这是由于木炭具有 性。
(3)图3是电解水实验,切断电源后,用 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
(4)图4是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后果是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 ,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后,小娟做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
|
实验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解释 |
|
Ⅰ |
|
黑色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呈 色 |
盐酸与氧化铜发生了化学反应 |
|
Ⅱ |
|
加入稀盐酸后,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色 |
盐酸与氢氧化钠未发生化学反应 |
|
Ⅲ |
将步骤Ⅰ、Ⅱ的废液混合 |
有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 |
生成沉淀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酚酞除外) |
【实验反思】
小勇认为小娟实验步骤Ⅱ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于是小娟另取试管重新做了步骤Ⅱ的实验,在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后,继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当观察到 时,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从微观角度看,此反应的实质是 。
实验结束后,小娟将步骤Ⅲ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过滤,并向所得溶液中加入 再倒掉,以防止环境污染。
跟据如图所给的仪器,请回答

(1)⑥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
(3)检验二氧化碳的操作方法是 。
(4)若用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来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氧气的验满方法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