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10分)脱羧反应形成新的C-C键为有机合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例如:
(1)化合物I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与
也能发生脱羧反应,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3)化合物III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下列有关化合物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无Ⅲ分子式为C14H15O |
B.1mol化合物Ⅲ最多可以与6mol H2反应 |
C.化合物无Ⅲ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
D.化合物Ⅲ既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也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
(5)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
①化合物I的最简单同系物
②苯环上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
镁是海水中含量较多的金属,镁合金及其镁的化合物用途非常广泛。
(1)Mg2Ni是一种储氢合金,已知:
Mg(s)+H2(g)=MgH2(S)△H1="-" 74.5kJ·mol-1
Mg2Ni(s)+2H2(g)=Mg2NiH4(s)△H2="-" 64.4kJ·mol-l
则:Mg2Ni(s)+2MgH2(s)=2Mg(s)+Mg2NiH4(s)的△H3=.
(2)某科研小组用水氯镁石(主要成分为MgCl2·6H2O)制备金属镁工艺的关键流程如下:
科研小组将MgCl2·6H2O在氩气气氛中进行热重分析,结果如下图(TG表示残留固体质量占原样品总质量的百分数)。
①图中AB线段为“一段脱水”,试确定B点对应固体物质的化学式____;图中BC线段为“二段脱水”,在实验中通入H2和Cl2燃烧产物的目的是。
②该工艺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
(3)CH3MgC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剂,其中镁的化合价是,该化合物水解时生成甲烷、氯化镁和氢氧化镁,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储氢材料Mg(AIH4)2在110~200℃的反应为:Mg(AIH4)2=MgH2+2Al+3H2↑;每转移3 mol电子生成Al的质量为____。
(5)“镁一次氯酸盐”燃料电池的装置如右图所示,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针对网络上流传的隔夜熟肉中因亚硝酸钠(NaNO2)含量严重超标而不能食用的说法,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活动一:查阅资料
NaNO2有毒,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NaNO2溶液显碱性,肉类在放置过程中,NaNO3逐渐转化为NaNO2,国家规定肉制品中NaNO2含量不能超过30mg/kg。
活动二:鉴别NaNO2与食盐
(1)NaNO2与食盐的外观相似,易被当成食盐误用,分析以下两种鉴别方法:
①能否各取少许固体用舌头品尝?____________。
②用稀硫酸、淀粉和KI溶液鉴别,溶液变蓝的是NaNO2具有_________性。
活动三:探究NaNO3与NaNO2的相互转化
(2)制取NaNO2与NaNO3混合溶液的装置示意图如下
已知:2NO2+2NaOH=NaNO2+NaNO3+H2 O
①写出装置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作为装置II中的试剂,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③装置III中反应完全后,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NaNO2与NaNO3混合溶液露置于空气,隔夜后,测得溶液的pH减小,则溶液中NaNO2的含量_____(选填“增多”、“减少"或“不变”),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活动四:检测熟肉中NaNO2含量的变化
(4)分别从1000g刚煮熟的肉和1000g隔夜熟肉中提取NaNO3与NaNO2后,配成溶液,再分别用0.00500mol/L的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滴定,刚煮熟的肉消耗12.00mL,隔夜肉消耗16.00mL,(已知:2MnO4一+5 NO2一+6H+=2 Mn2++5NO3一+3 H2 O)
①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隔夜熟肉中NaNO2的含量是____________mg/kg。
活动五:综合其它实验和查阅资料获知,熟肉在细菌等作用下,NaNO3部分转化为NaNO2但只要保存得当,隔夜仍可食用。
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下图为氢能产生与利用的途径
(1)上图中4个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有_____________
A.2种 | B.3种 | C.4种 | D.4种以上 |
(2)电解过程要消耗大量电能,而使用微生物作催化剂在阳光下即可分解
2H2O(1)2H2(g)+O2(g)△H1
2H2O(1)2H2(g)+O2(g)△H2
以上反应的△H1_____________△H2 (选填“>"、“<”或“=”)
(3)已知H2 O(1)→H2 O(g)△H=" +44" mol·L-1,依据右图能量变化写出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能利用需要选择合适的储氢材料
①镧镍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可吸收氢气形成氢化物:LaNi5(s)+3H2(g)LaNi5H6(s)△H<0,欲使LaNi5H6 (s)释放出气态氢,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改变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如图所示装置可实现有机物的电化学储氢,总反应:2C7 H8+6 H2O(1)2C7 H14+3O2 (g),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X为_____,电极A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湿法炼锌为现代炼锌的主要方法,下列是以硫化锌精矿为原料制备单质锌的工业流程。
(1)烟气不能直接排放,可用于制取一种常见的强酸,该强酸为__________。
(2)浸出液以硫酸锌为主,还含有Fe3+、Fe2+、A13+、Cu2+、Cd2+、C1一等杂质,会影响锌的电解,必须除去。净化过程如下:
①在酸性条件下,用H2O2将Fe2+氧化成Fe3+,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浸出液的pH调节为5.5左右,使Fe3+、A13+形成沉淀而除去,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_(填字母)
A.NaOH | B.NH3·H2 O | C.ZnO | D.H2 SO4 |
③用Zn除去Cu2+和Cd2+
④用Ag2SO4除去Cl一,发生的反应为Ag2SO4+2Cl一2AgCl+ SO42-,室温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已知室温下Ksp(Ag2SO4)="6.0x" 10-5,Ksp(AgCl)="2.0x" 10-10]。
(3)控制一定条件,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锌溶液制取锌,锌在____极析出,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Ⅰ.M、A、B、C、D、E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M的4倍,A、B、C、D、E、F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请用化学用语作答)
A |
B |
C |
D |
E |
F |
(1)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D、E、F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由M、B、C三种元素以原子个数比4:2:3形成化合物Q,Q中所含化学键类型有。检验该化合物中阳离子的方法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B与C可组成质量比为7:16的三原子分子,该分子释放在空气中其化学作用可能引发的后果有。
①酸雨②温室效应 ③光化学烟雾 ④臭氧层破坏
Ⅱ.一定条件下,2X(g)+Y(g)2Z(g)+W(s)。
(5)若反应在恒容绝热(不与外界交换能量)条件下进行,按下表数据投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体系压强升高。
物质 |
X |
Y |
Z |
W |
起始投料/ mol |
2 |
1 |
2 |
0 |
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常数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若反应在恒温、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通过压缩容器体积改变压强,分别测得Y的平衡浓度如下表:
实验序号 |
① |
② |
③ |
压强p/Pa |
1×105 |
2×105 |
1×106 |
c(Y)/mol·L-1 |
0.08 |
0.12 |
0.68 |
当压强为1×106 Pa时,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