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学者认为,“在今天的资本主义世界,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依然存在,甚至更为严重,但是绝对贫困已成历史。在今天的资本主义国家,多数人手中握有股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无产者;随着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随着第三产业的急剧发展,无产者的人数并没有像《共产党宣言》所说迅速增加,而是在不断萎缩。”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已经失去价值 B.科学技术消除了贫富差距
C.马克思主义遭受严峻挑战 D.新中间阶层成为社会主体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于2009年7月11日病逝了,但他的精神却永存。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中,关于季先生的颁奖词是:“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一评价主要体现了哪家思想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针对“地圆学说”,清朝士大夫杨光先说:“若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个大圆球……球上国土之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竟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之所以有这样言论,是因为他不知道

A.经典力学理论
B.相对论
C.生物进化论
D.量子论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A.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这一动员令出现的历史背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
C.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D.德国法西斯大举人侵苏联

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