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选出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
B.“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
C.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从1901年到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完全为欧美白人垄断;60年代以后亚、非、拉美作家居多数;90年代则完全没有欧美白人作家获奖。而60年代以后正是欧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这是否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科技高度发展可能使文学中的人文精神走向浅薄 |
B.不排除技术和科学的干扰,就没有优秀文学作品 |
C.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产生在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
D.科技发展是以文学作品丧失人文魅力为代价的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菲尔丁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这话没错。但也不必为此走向极端,夸大书籍对人的品格的影响。更多的情况是:。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
A.好人读了坏书受害至深,坏人读了好书受益甚微 |
B.好人读了好书取其精华,坏人读了坏书取其糟粕 |
C.好人读了好书好上加好,坏人读了坏书不可救药 |
D.好人读了坏书仍是好人,坏人读了好书仍是坏人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理想人格的基本格局。孔子理想人格的基本内容是“礼”和“仁”。“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仁”是内在的精神原则。。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
A.孔子发展了前人的学说,把礼和仁统一起来了 |
B.孔子认为礼和仁是区分庸人与圣贤的根本标志 |
C.孔子把礼视为立身之本,并用仁来补充规定礼 |
D.孔子的理想人格就是内仁外礼的“仁—礼”人格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如果我们只把过去的一些文件逐字逐句照抄一通,,更谈不到正确地解决什么问题。那样即使我们口头上大讲拥护毛泽东思想,实际上也只能是违反毛泽东思想。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
A.那就连一般问题也解决不了 |
B.那就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
C.那就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
D.那就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有人也许认为,“写文章只要不妨害所表达的义理,材料细节有点出入是无所谓的。”义理是文章的灵魂,大凡写文章,不会不关注这一点。这种关注就应包含对支撑义理的材料的审慎核查与选用。
对画横线文字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批评了只重视表达义理,但是不重视材料真实性的错误认识 |
B.肯定了既重视义理的表达,也重视材料细节必须真实的主张 |
C.批评了借口不妨害表达义理,而忽视材料真实性的错误认识 |
D.肯定了材料对表达义理的作用,不主张苛求材料细节的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