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12分)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ù,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仁本其才高:推崇
B.遣使者四辈敦趣:通“促”,催促
C.股肱之寄,要在忠力股肱:辅佐
D.管、晏君之过暴:残暴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周去,客密州今其智反不能及
B.周条二十余事击破沛公军
C.帝尝飞白书赐周但刘日薄西山
D.管、晏暴君过不如须臾所学也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资旷迈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⑥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③⑤⑥ D.②③④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赵仁本很赏识他,给他准备行装,让他进关。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常何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苏秦、张仪、终军、贾谊也比不过他。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和下列教材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
(2)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
(3)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隋书·于仲文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超凡
B.仲文军蓼堤,去梁郡七里次:驻扎
C.让谓仲文未能至卒:突然
D.毗罗恃众来官军薄:轻视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迥怒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②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①仲文仅获免,达于京师。②惑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①檀让余众屯城武。②夫夷近,则游者众。
D.①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出迎谒。②夜闻汉军四面楚歌,项王大惊。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 )
①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③④⑤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2)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3)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游凌云图记
刘大櫆
①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非山水之能娱人,而知者仁者之心常有以寓乎此也。
②南方固山水之奥区,而巴蜀峨眉尤为怪伟奇绝,昔苏子瞻浮云轩冕,而愿得出守汉嘉,以为凌云之游。古之杰魁之士,其纵恣徜徉而不可羁縻以事者,类如此欤!
③吾友卢君抱孙以进士令蜀之洪雅,地小而僻,政简而明,民安其俗,从容就理。于是携童幼,挈壶觞,逶迤而来,攀援以登,坐于崇岗积石之间,超然远瞩,邈然澄思,飘飘乎遗世之怀,浩浩乎如在三古之上。于时极乐。既归里闲居,延请工画事者,画《卢公载酒游凌云》也。古今人不相及矣;昔之人所尝有事者,今人未必能追步之也。乃子瞻之有志焉而未毕者,至卢君而遂能见之行事,则夫卢君之施泽于民,其亦有类于古人之为之邪?于是为之记。
[注释]①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借指官位爵禄。②汉嘉,蜀地名。凌云山,蜀中名山之一。
作者刘大櫆和方苞、姚鼐等都是清朝“_____________”(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1分)
文中与“卢君之施泽于民”相照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3分)

A.知者仁者的快乐,都得之于山水并寄寓在对山水的观览中。
B.作者认为理想中的士大夫应该既施泽于民,又寄情于山水。
C.苏轼作为“古之杰魁之士”,只能做到钟情山水而轻于轩冕。
D.卢抱孙政务之余曾畅游凌云,其友刘大櫆写此文专记其事。

从语言运用角度,赏析画线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说子瞻“有志焉而未毕”,其中“志”指什么?请根据你对苏轼的了解,对这句话作简要评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l8分)
前赤壁赋(节选)
苏轼
①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②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③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其破荆州②鱼虾而友糜鹿③而莫消长也
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第②段作者借“客”之口抒发了_______________的无限感慨。第③段作者对“客”之问作出回答,以水和月为喻,由自然到人谈了_____________的大道理。
《前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是作者谪居黄州时所作,同是以赤壁为题,都写赤壁景色,都缅怀和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试比较其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 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淡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绍圣四年十二月一十九日海康城南东斋引。
(《宋史艺文志》)
【注】 ①黾勉(mǐn miǎn):努力。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辙亦迁海康迁:搬家
B.渊明临终,疏告俨等疏:(写)书信
C.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忤:抵触,违逆
D.其必有以处之矣处:立身

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子瞻“独好渊明之诗”理由的一组是( )
①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②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③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④其诗癯而实腴
⑤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⑥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D.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拉近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脱然有怀,求之途 靡:无,没有
B.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经营生计的本领
C.犹望一,当敛裳宵逝稔:事物酝酿成熟
D.程氏妹丧于武昌寻:不久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秦亦不城予赵农人告余春及
B.公田利,足以为酒悟已往不谏
C.舟已行矣,剑不行 门虽设常关
D.会西河外渑池将有事西畴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序交代了写《归去来兮辞》的原因。
B.作者以极其坦诚的态度说明自己之所以就任彭泽令,是为生活所迫。
C.作者之所以辞职,最根本的原因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作者在序文中还告诉我们他任官职的时间及所取得的成就。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