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认为,一个人实现他的目标要具备三个条件,即“志”      、和        。
根据王安石的这段话,结合你的求学和生活经历,在上述三者中选择你认为对实现理想具有最重要意义的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借竹楼记
(明)徐渭
龙山子既结楼于宅东北,稍并其邻之竹,以著书乐道,集交游燕笑于其中,而自题曰“借竹楼”。方蝉子往问之,龙山子曰:“始吾先大夫之卜居于此也,则买邻之地而宅之;今吾不能也,则借邻之竹而楼之。如是而已。”
方蝉子起而四顾,指以问曰:“如吾子之所为借者,特是邻之竹乎?非欤?”曰:“然。”“然则是邻之竹之外何物乎?”曰:“他邻之竹也。”“他邻之竹之外又何物乎?”曰:“会稽之山,远出于南。而迤于东也。”“山之外又何物乎?”曰:“云天之所覆也。”方蝉子默然良久。龙山子固启之,方蝉子曰:“子见是邻之竹,而乐欲有之而不得也,故以借乎?非欤?”曰:“然。”“然则见他邻之竹而乐,亦借也;见莫非邻之竹而乐,亦借也;又远见会稽之山与云天之所覆而乐。亦莫非借也。而独于是邻之竹,使吾子见云天而乐,弗借也;山而乐,弗借也;则近而见莫非以之竹而乐,宜亦弗借也,而又胡独于是邻之竹?且诚如吾子之所云,假而进吾子之居于是邻之东,以次而极于云天焉,则吾子之所乐而借者,能不以次而东之,而其所不借者,不反在于是邻乎?又假而退吾子之居于云天之西,以次而极于是邻,则吾子之所乐而借者,能不以次而西之,而其所不借者,不反在于云天乎?而吾子之所为借者,将何居乎?”龙山子矍然曰:“吾知之矣。吾能忘情于远,而不能忘情于近,非真忘情也,物远近也。凡逐逐然于其可致,而飘飘然于其不可致,以自谓能忘者,举天下之物皆若是矣。非子则吾几不免于敝。请子易吾之题,以广吾之志,何如?”方蝉子曰:“胡以易为?乃所谓借者,固亦有之也。其心虚以直,其行清以逸,其文章铿然而有节,则子之所借于竹也,而子固不知也!其本错以固,其势昂以耸。其流风潇然而不冗,则竹之所借于子也,而竹固不知也!而何不可之有?”龙山子仰而思,俯而释,使方蝉子书其题,而记是语焉。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稍其邻之竹并:靠近
B.则买邻之地而之宅:建造房屋
C.龙山子固之启:请……开口说话
D.其错以固本:本来

下列各组语句中,都表明方蝉子对龙山子题写楼名原因批评的一组是

A.使吾子见云天而乐,弗借也而吾子之所为借者,将何居乎
B.山而乐,弗借也乃所谓借者,固亦有之也
C.其所不借者,不反在于是邻乎竹之所借于子也,而竹固不知也
D.非子则吾几不免于敝其所不借者,不反在于是邻乎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龙山子因为喜爱邻居家的竹子,却又没有能力买邻居家的地,就在自己的宅第东北方盖
好了一座书楼,并把它命名为“借竹楼”。
2.方蝉子对龙山子“借竹楼”命名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并进行思辨推理,得出了龙
山子的“借”是自相矛盾的,因而反对这个名字。
C.方蝉子认为那些所说的要‘借’的东西,在竹子里本来就有,龙山子从竹子那里借来了
文章的铿然有声,风格的洒脱等,而他竟不知道!
D.龙山子是很谦虚的,听了方蝉子的话认识到自己并不是真忘情,还让方蝉子为书楼题写
了楼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吾子之所为借者,特是邻之竹乎?非欤?
(2)请子易吾之题,以广吾之志,何如?
(3)其文章铿然而有节,则子之所借于竹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惠达字怀文,章武文安人也。父信,少仕州郡,历乐乡、平舒、平成三县令,皆以廉
能称。
惠达幼有节操,好读书,美容貌。魏齐王萧宝夤为瀛州刺史,召惠达及河间冯景同在阁下,甚礼之。及宝夤还朝,惠达随入洛阳。宝夤西征,惠达复随入关。宝夤除雍州刺史,令惠达使洛阳。未还,而宝夤谋反闻于京师。有司以惠达是其行人,将执之。惠达乃私驰还。至潼关,遇大使杨侃。侃谓曰:“何为故入兽口?”惠达曰:“萧王必为左右所误,今往,庶其改图。”及至,宝夤反形已露,不可弥缝。遂用惠达为光禄勋、中书舍人。宝夤既败,唯惠达等数人从之。宝夤语惠达曰:“人生富贵,左右咸言尽节,及遭厄难,乃知岁寒也。”
贺拔岳获宝夤送洛,留惠达为府祭酒,给其衣马,即与参议。岳为关中大行台,以惠达为从事中郎。尝使至洛,魏孝武与惠达语及世难。惠达陈天下事势,述岳有诚节,唯以忧国定乱为事。言辞激切,帝甚嘉之。及还,具以白岳。岳曰:“人生于天,受命于君,岂有利人荣禄,而不忧其祸难?卿之所奏,实获吾心。”自是更被亲礼。岳每征讨,恒命惠达居守。
又转岳府属。
岳为侯莫陈悦所害,悦得惠达,欲官之。惠达辞以疾,不见许,乃遁入汉阳之麦积崖。悦平,惠达归于太祖,即用秦州司马,安辑陇右。及太祖为大都督总管兵起雍,复以惠达为府司马。太祖为大将军、大行台,以惠达为行台尚书、大将军府司马,封文安县子,邑三百户。太祖出镇华州,留惠达知后事。于时既承丧乱,庶事多阙。惠达营造戎仗,储积食粮,简阅士马,以济军国之务,时甚赖焉。寻除中书令,进爵为公,增邑通前九百户,加卫大将
军、左光禄大夫。
惠达虽居显职,性谦退,善下人,尽心勤公,进拔良士。以此人皆敬而附之。十年,薨。
追封萧国公。
(节选自《周书·列传十四》,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达辞以疾,不见许见:被
B.今往,庶其改图庶:希望
C.何为故入兽口故:缘故
D.太祖出镇华州,留惠达知后事知:主持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周惠达为人有节操的一组是()
①宝夤西征,惠达复随入关②惠达乃私驰还
③唯惠达等数人从之④给其衣马,即与参议
⑤惠达辞以疾⑥储积食粮,简阅士马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惠达得知魏齐王萧宝夤要谋反后,虽然自己并不赞同,但为报知遇之恩,仍然从洛阳赶往雍州,去追随他。
B.周惠达在与魏孝武谈论天下事势时,说明贺拔岳有忠诚的气节,既得到了孝武帝的赞赏,又很得贺拔岳的欢心。
C.太祖外出镇守华州时,辅佐太祖的周惠达,呕心沥血,后方事务大都有赖于他。不久,太祖给了他加官进爵的奖赏。
D.周惠达虽然身居显要职位,但品性谦让,善居人之后,为公事尽心尽职,推荐选拔优秀人士,因此人人都敬重他依附他。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以惠达是其行人,将执之。
(2)人生富贵,左右咸言尽节,及遭厄难,乃知岁寒也。
(3)岳为侯莫陈悦所害,悦得惠达,欲官之。

阅读下列古代名句,完成小题。(11分)
①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②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③今日乌合,明日兽散。
④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⑤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⑧古之善为国者,信赏而必罚,道德而齐礼。
⑦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⑧贵人而贱已,先人而后己。
⑨举直错(同“措”)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⑩友直,友谅(诚实),友多闻,益矣。
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上列古代名句中的9句,它们的内容可分为三类。请在方框内填上类别,在横
线上填写与之相关的句子序号。(3分)
关于口口的,有①⑤⑾;
关于口口的,有②⑥⑨;
关于交友的,有______
从下列名句中任选一句,谈谈你对这一名句的体会。(80字左右)(5分)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贵人而贱已,先人而后己。

文化经典阅读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1)管仲,吾其被发左衽(2)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3)也,自经(4)于沟渎(5)而莫之知也。”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注释】(1)微:无,没有。2)被发左衽:被,同“披”。衽,衣襟。“被发左衽”是当时的夷狄之俗。(3)谅:遵守信用。这里指小节小信。(4)自经:上吊自杀。(5)渎:小沟渠。
下面对选段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管仲有仁德。
B.孔子称赞管仲国代齐桓公“尊王攘夷”,使天下的一切都得到匡正。
C.孔子对管仲不为公子纠殉死是持批评态度的。
D.孔子认为管仲懂得舍小节而大节,对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