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以我国东部某大城市为中心的等人口密度线示意图(单位:万人/km2)(下图)。
有关该大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城市位于河谷地带 |
| B.该城市属于多核心模式 |
| C.该城市东西方向上交通最便利 |
| D.丁处建筑物高大稠密 |
四地中最可能是卫星城的是
|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图是“一年中两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之差随纬度的变化”图,横坐标表示纬度,纵坐标表示变化值,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纬度范围与①相符的是()
| A.23°26′N~23°26′S |
| B.66°34′N~90°N |
| C.66°34′S~90°S |
| D.23°26′N—66°34′N |
A点的数值为()
| A.23°26′ | B.43°08′ | C.46°52′ | D.90° |
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问题。
阶段II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A.交通通达性差 | B.地价昂贵,污染严重 |
| C.人口老龄化 | D.远离商业中心 |
下图分别是印度、美国、英国、巴西四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变化示意图,回答。
图示属于英国的代号和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分别是()
| A.a.d | B.b.c |
| C.b.a | D.a. c |
为解决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中国正积极拓展能源进口渠道,中哈石油合作前景广阔。读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山麓地区草原植被的出现,体现了自然带的()
| A.自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 B.自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
| C.自山麓向山顶的分异规律 | D.非地带性现象 |
影响图中管线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 B.河流 | C.地形 | D.城市 |
图中Q城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 A.交通运输便利 |
| B.国家政策支持 |
| C.经济腹地广阔 |
| D.矿产资源丰富 |
读“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完成下列各题。
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降水量 | B.降水量、地形 |
| 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 | D.地形、土壤 |
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区)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径流总量小,耕地多 | 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 |
| 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 | D.水田种植,耗水量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