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就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难的探索,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吹响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时代号角。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少年中国梦”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任公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粱启超《少年中国说》
(1)材料一中提到的“老大帝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
材料二:“独立中国梦”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
——中国起死回生。
(2)结合材料指出毛泽东为实现“独立中国梦”探索出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什么?该道路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强大中国梦”
1950年时美国的钢产量是8700万吨,中国只有61万吨,双方相差140多倍。在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较量中,志愿军战士用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而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也让人们认识到一个刚刚获得独立的民族距离真正的强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复兴之路解说词》
(3)材料三中的“较量”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中华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请你列举出一些我国的民族精神(至少写到两个)。
材料四:“民富中国梦”
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每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4)材料四中“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6年11月,中央电视台推出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此片一经推出,立即引起了各界的热烈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大国的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中所说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世界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2)在成为世界性大国的道路上布满艰辛,20世界30年代各资本主义国家都面临着严重的困难,美国和德国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纵观“九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诚挚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尼克松也动情地说:“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材料二如图,不同时期中美领导人的握手:
(1)材料一中提到中美之间“25年没有交往”,那25年中美之间处于什么状态?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美两国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
(2)除中美关系外,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事业还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请举两例。(4分)
(3)从中美之间关系的变化,由此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贞观政要》
材料二 据记载,马可·波罗来到泉州游历时经常看到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等族人结婚的场景。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在位的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并举一例予以说明。
(2)材料一的统治者的政绩是什么?
(3)材料二所述的情况出现在哪个朝代?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种情况导致的最后结果是什么?
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这主要是因为苏联人民在列宁的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