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问题探究: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人民不断遭受列强侵略的血泪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光荣斗争史。
请回答:
(1)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侵华战争?(至少写出3次)
(2)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近代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有哪些?
(4)联系现实,反思历史,学习中国近代史对你有什么启迪?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甲午孝钦皇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扬功,备极一时之盛。”
材料二1895年,京师城门题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的“孝钦皇太后”指谁?甲午年指哪一年?这段话描述了什么事情?
(2)材料二中“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分别指何事?
(3)你认为“三军败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割地求和”这件事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阅渎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3年7月5日.挽救中华国宝的“国宝工程”正式启动。2005年4月28日,《参考消息》刊载《中国国力昌盛,呼唤国宝回归》一文,主要说明全世界华人都在呼唤“回收国宝”。
材料二中国买回被掠走的圆明园文物:长春园海晏堂前的喷泉饰物

请完成:
(1)中国为什么要启动“国宝工程”?
(2)近代史上,中国国宝为什么会大量流失?说明了什么?
(3)现在国宝不断回归的原因又是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英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一一马克思
请完成:
(1)材料中所提到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
(2)材料一中,遭到劫掠的是中国的哪个地方?劫掠者是谁?
(3)材料二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是指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2年,当英军抵达南京江面时,道光帝“念江南数百万生灵,一经开仗,安危难保,既经该大臣等权宜应允。朕亦只可以民命为重”。
材料二清政府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全权代表耆英上奏道光皇帝说:“该夷船坚炮猛,初尚得之传闻,今既亲上其船,目睹其炮,益知非兵力所制伏。”道光帝表示首肯。
请完成:
(1)结合教材和材料一的内容判断,当英军于1842年到达南京江面时,道光皇帝对鸦片战争的态度如何?他萌生这一想法有什么原因?他持这一想法的借口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侵略者为什么要清政府的和谈代表到他的军舰上去谈判?这一做法最终达到怎样的效果?
(3)根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对清政府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有何感想?

阅读下列材料: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请完成:
(1)以上材料出自什么文件?
(2)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同在一个省的有哪些?
(3)条约中第一款和第四款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