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2年,当英军抵达南京江面时,道光帝“念江南数百万生灵,一经开仗,安危难保,既经该大臣等权宜应允。朕亦只可以民命为重”。
材料二 清政府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全权代表耆英上奏道光皇帝说:“该夷船坚炮猛,初尚得之传闻,今既亲上其船,目睹其炮,益知非兵力所制伏。”道光帝表示首肯。
请完成:
(1)结合教材和材料一的内容判断,当英军于1842年到达南京江面时,道光皇帝对鸦片战争的态度如何?他萌生这一想法有什么原因?他持这一想法的借口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侵略者为什么要清政府的和谈代表到他的军舰上去谈判?这一做法最终达到怎样的效果?
(3)根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对清政府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有何感想?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文中“卫鞅”指的是谁?卫鞅在哪个国家进行变法?目的何在?
(2)“卫鞅”实行的变法运动发生在哪一年?内容有哪些?
(3)你认为这次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至少三项)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如何评价这次会议?
(3)材料三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1)上述战歌是什么时候的歌曲?
(2)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3)列举两个这个时期的战斗英雄。

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追寻国家兴衰之道时,就会深深感到正是海洋主宰着一个民族的盛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世纪早期,海洋上曾有中国人频繁活动的身影。欧洲人直到1500年前后,才冲破茫茫大海的阻隔,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海洋时代就此开启,然而中国,自……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从此,海洋带给中国人的不再是友谊和荣耀,而是噩梦的代名词,骨肉的离散与悲欢。
材料二日益严重的海防危机,让当时的中国意识到海军建设的重要性,于是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水师(海军)诞生了,然而,随着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中国水师不仅输给了日本,同时再次导致骨肉分离。
材料三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材料四近两年来,南海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2011年以来,美国为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周边国家频繁军演,插手中国南海事务,妄图使南海问题复杂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早期,在海洋上频繁活动中国代表人物是谁?海洋时代到来后,西方国家纷纷而来,他们踢我国门,抢我财富,割我领土,尽显强盗本质!请说说割占澳门和香港的分别是哪两个国家?
(2)材料二中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水师(海军)诞生于哪一运动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水师输给了日本”指什么事件?此事件中涌现出了哪位杰出的民族英雄?再次分离的骨肉指宝岛台湾,日本是通过什么条约割占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的措施。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和现实,请你说说中国应该怎样应对南海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一一康有为《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依次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图1所示的运动“自强求富”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图3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指导思想什么?这场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1分)
(4)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政治主张,揭开这一事件的序幕是什么? 这一事件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2分)
(5)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三中“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2分)
(6)请给以上问题的探究学习确定一个主题。( 1分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