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近代以来,中国承受了太多的屈辱。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的梦想,先进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与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去年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先后巡航钓鱼岛海域后,南海舰队远海训练编队也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这意味着中国海军三大舰队都已亮相钓鱼岛。2013年4月17日,恰逢中日《马关条约》签署118周年,这一亮相尤为受到关注。
——《马关条约》118周年南海舰队巡航钓鱼岛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回答《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有何影响?
材料二 “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
——《辛亥百年》组歌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辛亥革命在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党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使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中共与辛亥革命》(《解放军报》2011年01月05日)
(3)中国共产党完成了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使中国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什么?
“到这个时期(西汉)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推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1)这段话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什么?
(3)你认为出现这一治世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美国崛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开拓却构成了美洲领土最大的国家;虽然美利坚合众国不是第一个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到19世纪末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
材料二近现代历史中的日本,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后期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国家发展阶段,在危机中寻求出路,在较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迅速具备足以同世界强国抗衡的实力,令世界为之震惊,也值得世人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民出版社《大国崛起》
材料三《复兴之路》,全景式追溯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着力一个影像的中国,理性且深情梳理了中华民族167年的伟大复兴道路……和其他大国的崛起不同,中国是从内忧外患的境地中一步步争取到独立自主和国家富强的。有着五千年辉煌灿烂历史的中华民族在那时候跌倒了,怎样重新站立起来,怎样才能有尊严地生活,知道幸福是什么感觉。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近代美国历史上进行了哪两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影响如何?你如何理解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的关系?
(2)为摆脱危机,日本在19世纪和20世纪中后期经历了哪两次重要的发展?
(3)请你结合材料三参加中国复兴之路的探究活动,请为下面的论点提供史实证明。
①跌倒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转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站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富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崛起与复兴的历程,你发现一个国家要崛起、要复兴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至少说出二个要素)
世界格局是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20世纪,世界格局经历了多次大变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请回答: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两次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其中哪次会议暂时调整了列强在西方的关系?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列强在哪些地区的统治秩序?在这两次会议是均起主要作用的的是哪两个国家?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奠定看“雅尔塔体系”的基础,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形成了两极格局的局面。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分别是什么?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的是什么事件?
(4)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这种趋势?(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何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第一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中“第二次革命”的核心领导人是谁?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多少周年?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材料中“第三次革命”的核心领导人是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第三次革命”的开端,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材料一:
材料二:
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
材料三: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何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从此,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那时,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郑和的船队不畏艰险,七下西洋。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丝绸之路”是以图中①()为起点的。()两次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做出了重要贡献。汉武帝以后,西汉商人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②处为我国汉朝时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
(2)材料二中的“秦王”指谁?玄奘于“秦王”在位时曾西游天竺,他以亲身见闻写成了一部什么书?
(3)材料三中的“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地理大发现”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郑和七下西洋的起止时间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