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世界风云不断变化,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变更调整,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l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1)依据材料一,尼克松所讲的“竞争”主要反映在哪一方面?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造成他们之间竞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1948—1970年美国和法、联邦德国、日、英四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年代 |
美国 |
法、西德、日、英之和 |
1948年 |
54.6 |
19.6 |
1970年 |
37.8 |
31.5 |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有些什么变化?
(3)请指出下图“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出当今世界出现了什么样的政治格局?
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六朝古都”之称,在近代发生过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南京签订的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2)图1是小华同学去南京某纪念馆参观时拍下的一张照片,请根据这张照片看出该馆是为纪念什么事件而修建的?
(3)图2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总统府时的欢庆场面。请回想,这一场面的出现与哪一次著名战役有关?
材料: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先后发生了三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第二次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是要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人民日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改革开放”是谁在什么会议上提出来的。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改中农民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度,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大规模土地改革运动展开的标志是什么?
(2)到_________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共有_________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2分)
(3)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什么意义?(5分)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
材料二:
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决定的?
(2)写出1985年前开放的4个经济特区
(3)目前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哪里?(2)
(4)结合生活的实际,谈谈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重庆),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致电毛泽东
材料二 “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贻害无穷……遵照中正(即蒋介石)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密电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概括,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指出蒋介石谈判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
(2)毛泽东为什么要到重庆进行谈判?
(3)重庆谈判取得了什么成果?这个成果实现了吗?请用史实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