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改中农民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度,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大规模土地改革运动展开的标志是什么?
(2)到_________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共有_________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2分)
(3)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什么意义?(5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年来,中国周边形势日益严峻,军事评论家张召忠在《美国构建亚洲“小北约”遏制中国》一文中就这样指出,在战略关注向亚太地区倾斜的情况下,美国通过在中国周边编织和强化同盟体系,已基本形成对中国的战略封堵,使中国国家安全面临严峻的潜在挑战和威胁。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决定以此为话题对历史上的国家结盟进行回顾反思,请你参与探讨相关问题。
主题一结盟与对抗

图一图二
(1)图一中对峙的双方是在什么性质的集团?它们的对抗最终引发了哪次战争?
(2)在图二两种力量交锋的这场战争中,成为转折点的战役是什么?
主题二合作与发展

图三图四图五
(3)哪次会议决定成立图三中的国际组织?图四中组织的成立对当今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图五中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主题三风险与机遇
“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中国已经拥有战略核武器库,尽管不很多,但足以打到美国本土‘“(2015年后)强大的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调整地区力量结构,并不惜冒险与邻国及本地区以外的强国发生冲突。”
————-摘自美国国防部《东亚——太平阳地区安全战略报告》
(4)你是否同意材料中提出的中国崛起会对美国产生威胁的观点?试结合本试题引言与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由。

20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改变了历史发展的面貌,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2)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是哪两大军事集团?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真正世界规模的事件是什么?
(4)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有哪些?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
(5)二战后形成的“新的世界格局”是指什么?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铁路两旁人山人海,许多人跟着火车跑,另外一些人骑在马上,沿路旁跟随着火车。在临近达林敦的路上有一个大斜坡,史蒂芬孙决定在这个地方试验火车头的速度,他发出警告清除道路,加快行进,速度达每小时十五英里(二十四公里)。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1)材料一中史蒂芬孙的火车以什么作为动力?这一动力的广泛应用得益于谁的创新?
材料二

(2)材料二展示的成果各是哪次科技革命中取得的?这两次科技革命分别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材料二中的一项发明,简述其利与弊。

(12 分)2014 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2015 年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是人类历史的鲜明主题,每一次改革都引人深思。
【破旧立新】
材料一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 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1)改革必然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奶酪”。商鞅变法中最直接触动旧贵族 “奶酪”的措施是什么?最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又是什么?(2 分)
【勇往无畏】
材料二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2)改革需要大无畏的勇气。谭嗣同因为哪次变法而从容就义?揭开这次变法序幕的事件是什么?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高等教育方面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你认为是什么?(3 分)
【顺势而为】
(3)改革通常由问题倒逼而生。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4 分)

改革名称
面临问题
措施
性质
洋务运动
内外交困
①以“自强”为口号,兴办近代B
以“ C ”为口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②创办近代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封建统治者的
自救运动
1861 年改革
A 盛行;
资 本 主义 工业 发展缓慢
①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自由
③农奴可获得一块份地,但须赎买

D


【民富国强】
材料三 1978-2010 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简表


1978 年
1992 年
2002 年
2010 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4)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观察上表,1978 年和 1992 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的召开促进了新时期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两次会议在经济方面分别做出了哪些重大决定?(3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首先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处封建地主的阻力,同时下令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他见条件成熟,立即使农奴改革进入公开化,把早先成立的秘密委员会正式更名为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他还下令让各地的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可见,在1861年的改革中他扮演了重要角色。
材料二:
明治维新部分史实列表

时间
内容
1868年
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1871年
政府宣布“废藩置县”,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反全国划成3府72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进行管理。这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起来
1871年
政府下令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随后,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这些促进了经济发展
1871年
政府成立文部省,统一全国的教育,开始建立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其中小学为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上学,教学内容也增加了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教育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1873年
政府颁布地税改革的法令,一分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使农村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同时政府财政收入稳步提高,为国这的工业化政策提供了有力保障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
(2)据材料二,归纳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改革在世界近代史上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