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1)材料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事件?东北松花江上的同胞为什么为流浪?
(2)《松花江上》之歌唱出了东北人民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农历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
请回答:
(1)请写出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四次侵略战争的名称。
(2)材料二中两件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什么国家的劫掠者劫掠的?
(3)写出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
(4)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
【艺术篇】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史记》的体例有何特点?图二作品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其作者是谁?
【思想篇】
材料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2)以上材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谈谈这种思想主张对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
【科学篇】
材料三

(3)材料中两位人物分别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和数学家。请你任选一位,说明他有哪项成就在当时领先世界?
【感悟篇】
(4)综合以上探究,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2)从材料二商鞅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学习商鞅怎样的思想品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这场变法有何意义。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雏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面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2)伴随着这一历史事件,丝绸之路开通了。按由东向西的顺序写出该路线所经主要地点?。该路线的开通,反映了西汉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3)西汉为保证“丝绸之路”畅通设置了什么机构?它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4)今天的亚欧大陆桥东起我国连云港,西至欧洲国家荷兰的鹿特丹,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请分析一下亚欧大陆桥的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