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
--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材料一: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与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该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的作用。
材料二: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2)材料二反映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是什么?与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比,该主张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
材料三: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俄国二月革命 戊戌变法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化——是中国近百年来历史发展的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洋务运动把“近代工业导入中国,开始了中国的机器时代”,使中国在工业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如众所周知,洋务运动既未能使中国强,也未能使中国富……甲午战争的失败,最终宣告了这一运动的破产。
——谢石敏《世界经济大战》
材料二 “广开言路,裁撤冗员,精简机构;……,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戊戌变法内容
材料三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一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中国近代史》上
材料五俄国——苏联——俄罗斯联邦,无论是昨天和今天,甚至明天,都是中国最大的近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马克思主义”,走十月革命的的路,建立苏维埃政权,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繁荣富强,这个理想激励着几代中国人为之不惜抛洒热血。
——张建华:《俄国史·自序》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中洋务运动“使中国在工业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句话的理解。
(2)戊戌变法是近代化的重要探索,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教育方面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你认为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三民主义”是近代历史上哪一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有人认为这一历史事件使20世纪的中国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巨变,请说出其主要理由。
(4)材料三中“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指的是什么?你对这场运动有何评价?(2分)
(5)有人认为“1927年中国革命既走了十月革命的路,也走了中国自己的路”,请各举一例史实说明。中国人民 “当家作主”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标志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行政命令来治理国家,制定相应的刑法,人们虽然想到免于刑罚,但还不能从心理上想到犯罪是可耻的;以道德来治理国家,以礼仪规范来约束百姓,人们就会有了耻辱之心,并且知道如何遵守规矩。”) ……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
——《论语》
材料二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孔子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孔子还修诗、书,订礼、乐,赞易而作春秋,此所谓六经。其先皆官书也,经孔子之手而流布于民间。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故中国之教,得孔子后而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君营其室。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是怎样把官府教育传播到民间的?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作者认为“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的主要原因。
(4)材料三作者对汉武帝持肯定态度,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5)你认为作者评价孔子、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标准是什么?

阅读感悟
拿破仑在他的遗嘱中说:“我愿意把我的遗骨放在塞纳河畔……”十九年后,法国七月王朝派军舰到圣赫勒拿岛接回拿破仑的遗骨。1840年12月15日,巴黎人民满腔热情地迎接这个伟大的亡灵,数不尽的人群冒着严寒,迎着风雪,深情地护送灵柩经过凯旋门到塞纳河畔的古老建筑物——老残军人退休院的圆顶大堂,举行了隆重的接灵仪式。1861年4月2日,经过二十年的工程,最终把大理石的拿破仑灵柩安置在圆顶大堂。……法国人民满足了拿破仑最后的遗愿,让他们光荣的老兵长眠在塞纳河畔。
法国人民一直把拿破仑当作自己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他们看来,拿破仑这位伟大人物“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是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雄才大略的。”(雨果)
——摘自李元明著《拿破仑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材料一、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全部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和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众议院独立拥有审理一切弹劾权案的权力”“总统对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每件法案,有否决权,但国会如果有三分之二的议员再次通过,法案即成为法律”“最高法院具有监督立法、解释一切法律的权力:法官由总统任命,但必须得到参议院的同意,其任职是终身的。”
(1) 从材料一中你能归纳出什么?该文献促进英国形成了什么制度?
(2) 从材料二中你能归纳出什么?它表明美国的政治体制与英国有何不同?
(3) 材料二中的思想与与什么运动有关?你有何启示?

材料:
当时帝国地跨欧洲、亚洲 非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促进了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军队调防。帝国同北欧、中国和印度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也传到帝国。原来较落后的帝国西部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帝国”指古代的哪个国家?该帝国的第一位皇帝是谁?
(2)帝国存在了约多少年?帝国都城是今天欧洲哪个国家的首都?
(3)帝国初期两百年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哪个朝代?两国间贸易通道叫什么?中国古代称该国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