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观众对选秀节目已经深感疲惫之时,某省卫视成功推出《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音乐评论节目,收视率屡创新高,成为2012年中国最热门事件。它花巨资从荷兰引进全套节目知识产权和设备,但不是单纯模仿和复制欧美的节目模式,而是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和社交网络媒体,并利用合理、系统的创新机制进行了中国化改造。大胆的创意,新奇的构想,“腕”级的评委,严谨的管理,亲民的视角,牢牢锁住了观众的眼球。这个节目发挥着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透视《中国好声音》音乐评论节目的成功,有人感慨地说:“《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应归功于欧美节目的成功模式”请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许多古代文化遗产蕴藏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对后人仍有启示意义。
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三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中国土司遗产”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增至48项,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土司遗产”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
此次联合申报的土司遗址,是“土司”的行政与生活中心聚落遗存,是“土司制度”的珍贵物证,见证了古代中国对多族群聚居地区管理和多元文化保护的独特智慧,对全人类关注文化多样性保护及族群间的交流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古代,对于大国,如果不分层次、类型区管理,很难维持国家的持久强大和统一。”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史部主任刘庆柱认为,直到明清采取“改土归流”前,土司制度都是维系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制度之一。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古代实行“土司制度”管理民族地方蕴含了哪些辩证法智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说明我国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越来越普遍,其经济和社会影响日益显现。
材料一:为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做出的明确部署,2015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强调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对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和体育建设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将原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来完成,并通过财政资金支付费用。
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除了保障政府部门自身正常运转需要的公共服务外,主要是政府部门为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督等职能需要的公共服务,如行业资格认定和准入审核,科研、行业规划与咨询,社会调查,中小微企业发展培育服务等;增加国民福利、受益对象(群体)特定的公益类公共服务,如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文化、公共体育、社区事务、养老助残、社会救助、法律援助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是怎样转变职能的?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角度谈谈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以下简称《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50个国家首批签字)
材料一:提高亚洲的发展能力,是中国倡导成立亚投行的宗旨之一。《协定》在宗旨中明确指出,将“通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目前,亚洲基础设施市场已迈入膨胀式发展时期,每年需要大约8000亿美元投资,但美日主导的世界银行和亚洲开放银行的注册资本分别只有约2200亿美元和1600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2014年批准的贷款金额只有135亿美元,远不能满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所需。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协定》签署仪式时表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洲、离不开世界,中国也愿意为国际发展事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美国《国际商业时报》评论称,说服许多西方国家加入亚投行,本身就是中国的成功,是北京为试图成为“负责任、建设性的国际社会成员”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1)结合材料一和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分析成立亚投行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是怎样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和”的文化推动国际关系和平发展。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针对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国这样的旧霸权国家发生冲突的担忧,习近平早就指出,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文化基因。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中国“和”的文化以及和谐相处的国际观。他多次指出,“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这对中国有利,对亚洲有利,对世界也有利,任何力量都不能动摇中国和平发展的信念。”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乔清举认为,我国的外交战略和举措中越来越自觉地运用“和实力”的理念来处理对外关系,“新型大国关系”、“一带一路”、亚投行筹建等都是例证。乔清举认为,在当今世界,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和谐”的价值观为核心,建立民主正义的国际秩序,从而实现的人类永久和平愿景,将是中华文明改写人类历史的伟大贡献。
(1)“和”的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深远持久。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和”的文化能影响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的原因
(2)“修昔底德陷阱”的内涵无非是说“有我就没有你”的道理,运用矛盾对立统一属性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修昔底德陷阱”不适应中国的原因。
(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请就世界和平发展写两条口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尊重经济规律,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材料一: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
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强调十三五规划尊重经济规律 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2015年11月06日李克强总理向政协会议解释制定十三五规划时指出: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材料二: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内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
但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滞后,表现在:创新驱动不足、结构性改革还不到位;经济内部的结构性失衡;低端制造业带来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传统出口与投资亦不能支撑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中高速增长以及社会公平、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经济规律告诉我们,经济规模增长至此需要换档。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中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应怎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