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原创】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也并未实现真正的和平,局部战争与民族、宗教冲突、领土争端不断,请依据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世纪中期以来的历史看,克里米亚一直隶属俄罗斯,是俄罗斯帝国梦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为夺取它所付出的代价可谓不小。……尽管如此,当年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并没有引起俄罗斯人的强烈反感:一方面,领土变更是在强盛时期的苏联国内进行;另一方面,俄罗斯在苏联占据特殊地位,“划归”事件并未触及到俄罗斯的根本利益。
材料二 (克里米亚)现年80岁的老妪阿列夫京娜•克利莫娃一大早就来到塞瓦斯托波尔一处投票站投票。她说,自己出生在俄罗斯,希望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不过,她对西方国家威胁制裁俄罗斯感到担忧。“我想,美国、法国等国会作出负面举动,”……现年57岁的塔季扬娜•伊申卡把选票投给俄罗斯。她说:“我们想回家。这里是我们的土地、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整个塞瓦斯托波尔都想回家。”
材料三   此前,欧盟、英国、意大利、法国和美国的代表声称,他们不承认乌克兰公投结果。克里米亚议会议长康斯坦丁诺夫表示,西方政治家有关克里米亚公投是不合法的声明是“亵渎行为”。他说,公投是绝对合法的。
材料四  专家指出,西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是出于自身政治目的的考量,按照自己的意愿解读国际法。当年在科索沃问题上,西方强调“人权高于主权”,强力推动科索沃公投独立,如今在克里米亚问题上又强调维护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这样的自相矛盾表明,西方国家没有固定标准,什么于自己有利,就支持什么。
——上述材料均来自凤凰网新闻
(1)乌克兰的动荡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的什么特点?材料二的内容说明什么问题?
(2)有人说克里米亚的公投结果中国投了弃权票,这是因为中国怕台湾也会效法,请你结合史实评述这个观点。
(3)依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评述西方大国不承认克里米亚公投结果。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们这儿,老是有两党用笔或用阴谋斗争着;然而到了武装保卫国家和自由的时候,这两党又团结起来了.这两党互相监督着;他们互柏阻止侵犯法律的神圣性;他们互相憎恨,但是他们都爱国家。
一一伏尔泰论英国的政党
材料二 1796年,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认为政治派别的存在是美国最危险的敌人;它导致派系纷争,勾心斗角,民众的猜忌和骚乱,会毁掉新生的美国。
(1)伏尔泰和华盛顿对政党政治分别持什么态度?
(2)你如何评价政党政治。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为这四幅图片确定一个历史主题并加以评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59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发表了他著名的小说《双城记》,该作品以1789年法国革命为背景,是那个时代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在《双城记》的开头,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在小说发表之前的1854年底,狄更斯曾坦言,“我相信,不满情绪像这样冒烟比火烧起来还要坏得多,这特别像法国在第一次革命爆发前的公众心理,这就有危险,由于千百种原因一一如收成不好、贵族阶级的专横与无能把已经紧张的局面最后一次加紧、海外战争的失利、国内偶发事件等等一一变成那次从未见过的一场可怕的大火。”可见,《双城记》的创作动机在于借古讽今,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给英国统治阶级敲响警钟;同时,通过对革命恐怖的极端描骂,也对心怀愤懑、希图以暴力对抗暴政的人民群众提出警告,幻想为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的英国现状寻找一条出路。
(l)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狄更斯文学创作的主要特点。在狄更斯看来,法国大革命能够为当时的英国统治阶级提供哪些历史借鉴?
(2)你如何理解材料中“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一段话。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符合正义的国家,其制礼作乐兴兵攻伐都决定于天子,而不符合正义的国家则决定于诸侯。可以看出,孔子所谓的“正义”是基于秩序之上的,符合“礼”的要求才具有合法性。……他提出的关于正义的观点都源自于对礼崩乐坏时代的不满,认为欲达到正义就要克己复礼,回归尧舜禹和周公之治。
——王菁菁《柏拉图与孔子的正义观:比较与启示》
材料二“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柏拉图以思想家的敏锐眼光,看到了雅典近乎无序的状态,分析其原因之所在,表现出对社会纷乱的担忧。同时,在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积极呼吁、倡导一种和谐与稳定的理想社会观。
——侯典芹《孔子与柏拉图的理想社会观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关于国家“正义”的核心思想。他们关注“正义”的原因有哪些相似之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统治者的要求。与柏拉图相比,孔子对于理想社会的设计有何特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十四点原则”指导战后和平建设。其中提到:
1.公开签订合约,之后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秘密会晤,必须公开坦诚地进行外交活动。
5.公正处理殖民地问题,决定一切主权问题时应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殖民政府的正当要求。
14.应根据具体公约成立一个常规国际联合组织,旨在使大小各国平等享有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权力。
——据【美】弗兰克·萨克雷等《世界大历史》
(1)这三条原则怎样诠释了一战爆发的原因?
(2)这些原则有没有避免战争的再度爆发?试结合第14条的实施情况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