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镇江市被省文明委推荐为全国文明城市参评城市。我市某中学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如何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的讨论。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参与以下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我思我悟】第一组同学认为:国家文明城市应该是一个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城市。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准则。
(1)请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把国家为达成目标而实施的一些政策和措施(①区域协调发展②网络问政③改革开放④科教兴国)的序号填在表格内相应的位置。(友情提醒:目标与措施要对应)
|
富强 |
民主 |
文明 |
和谐 |
举措 |
|
|
|
|
【身体力行】第二组同学认为:创建文明城市需要人人参与,中学生作为公民,参与文明城市建设责无旁贷。
同学们为了了解全校学生行为的文明状况,对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如下信息:
调查内容 |
公共场所插队 |
对老师同学撒谎 |
就餐时浪费 |
在文物景点上刻字留念 |
调查结果 |
37 % |
32 % |
26 % |
20 % |
(2)请针对上表中的信息,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用实际行动为文明城市的创建做出自己的努力?
【活动收获】
(3)通过参与该实践探究活动,你一定会有不少的收获吧,请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材料一: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明确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材料二: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为什么要设立“宪法日”?
(2)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作为主题,有何重大意义?
(3)为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调研报告指出,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初二年级的留守学生在学习和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他们的叛逆、困惑、躁动、焦虑,没有学习兴趣,没有学习激情,厌学逃学现象严重,不愿与父母交流,与父母的关系更差。
如何看待留守学生的“初二现象”?
2014年10月10日,“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上,王丹等10名少年获评2014年“最美孝心少年”。典礼以“聚焦爱亲孝亲故事、放大榜样力量、培育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典礼展现了“孝心少年”孝敬父母长辈、面对困难勇敢不屈、乐观坚强的感人事迹,以及他们美好的人生梦想和巨大的精神力量,让人们不仅收获感动,更有榜样的昭示、爱心的传递和正能量的传播。
“最美孝心少年”向人们传递了哪些正能量?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书香社会,这是今年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新提法。李克强总理说,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承载着亿万群众的精神家园。要打造既有优秀文化传承,又能打动和凝聚人心的良好文化生态,加强知识传播和积累,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1)简述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意义。
(2)请你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为建设书香社会提三条合理化建议。
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从“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护安全、护健康、护家园”九个方面对中小学生的行为作了具体的要求。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小孙同学认为新守则涵盖了对学生整体发展的各个领域的规范和要求,为青少年成为新时代的合格公民和合格人才指明了方向。小张同学认为规定太细,讲法治单独列项没必要。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