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酿酒厂常用酸性脲酶去除酒精类饮品中的尿素,以改善酒精类饮品的品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土壤中筛选酸性脲酶生产菌,其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有葡萄糖、尿素、琼脂等,从功能上分析,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培养基。该培养基的氮源来自______,碳源是          

海藻酸钠质量浓度(g/dL)
凝胶
强度
凝胶
气泡量
成球
难度
凝珠
形状
1.0

没有
较易
扁圆形
2.0

少量

圆球形
3.0

较多
稍难
有托尾
4.0

大量

难成球形

(2)筛选和纯化酸性脲酶生产菌常用的两种接种方法是_________和_________。配制浓度梯度为10-1的系列稀释液时,需用移液管将1mL菌液移入盛有_________mL蒸馏水的试管中。
(3)对同一浓度的酸性脲酶生产菌稀释液,分别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若不存在实验误操作,则前者的数量________(多于/等于/小于)后者,其原因是_________。
(4)若用海藻酸钠固定含酸性脲酶的细菌时,应将海藻酸钠溶液和细胞混合滴入_________溶液中。右表是不同浓度海藻酸钠形成的凝胶珠状况,从表中看出,海藻酸钠的浓度应选用______g/dL。若利用固定化酶技术,它的优点是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绣线菊是一种常见的园林栽培灌木,花色绚丽,品种繁多。为研究金山绣线菊和金焰绣线菊对弱光照的耐受能力,研究者完成实验得到如下结果。

图2-4-12不同弱光处理下两种绣线菊光合速率日变化
(1)研究者利用遮荫网控制不同组别的透光程度,对照组应采取的处理是____________。各处理条件下,图中所示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时刻是________。
(2)处理条件为____________时,两种绣线菊光合速率在全天只出现一次高峰,此条件主要影响光合作用发生在________部位的________阶段。
(3)恢复处理是指撤掉遮荫网,常规条件培养15天后测定的指标。从图2-4-12两种绣线菊恢复处理的曲线可知,对弱光耐受能力更强的是__________绣线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每种处理条件几乎都在12:00左右出现“低谷”,此时细胞间隙中的________不足,直接产物________下降。
(5)若想进一步研究不同透光处理是否影响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实验操作步骤应包括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称取等量各组叶片分别加入等量无水乙醇,用研磨过滤法获取色素提取液
b.制作各组叶片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c.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色素提取液的紫外吸收光谱
d.利用毛细吸管反复多次向滤纸条上转移色素提取液
e.利用移液管在无菌条件下向滤纸条上转移色素提取液
f.将带有色素提取液的滤纸条底端浸于层析液中一段时间
g.比较各组滤纸条上色素条带的数量、宽度和颜色差异

科学家取束丝藻藻液离心后去上清液,将藻细胞用无磷培养基洗3次后,转入无磷培养基培养10 d;再将藻细胞分别转接到不同磷浓度的培养基中,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并将实验结果绘成如下曲线。请分析回答问题:

图1不同磷浓度下束丝藻的叶绿素a含量

图2束丝藻在不同磷浓度下光合放氧曲线
图2-4-11
(1)图1曲线表明,随着培养液中磷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的含量________。图2所示实验结果可用来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对束丝藻光合速率的影响。
(2)实验中先将获取的束丝藻在无磷培养基中培养10 d的目的是避免_________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实验中为了减少测定数据的误差,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光照强度超过500 μmol光子/(m2·s)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从外部因素分析,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下表是植物Ⅰ和植物Ⅱ在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请分析回答问题:

时刻
0:00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21:00
24:00
植物Ⅰ气
孔导度
38
35
30
7
2
8
15
25
38
植物Ⅱ气
孔导度
1
1
20
38
30
35
20
1
1

注:气孔导度能反映气孔张开的程度,其单位是mmol CO2·m-2·s-1,表示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片表面单位面积的CO2的量
(1)请在坐标图2-4-9中画出植物Ⅰ和植物Ⅱ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曲线。

图2-4-9
(2)据表分析可知,一天中植物Ⅰ和植物Ⅱ吸收CO2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沙漠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________,此特性的形成是长期的________结果。
(3)影响植物Ⅱ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除了水和CO2浓度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写出两种即可)。

图2-4-10
(4)图2-4-10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代谢过程(图中C3代表含有3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过程①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的
完成需要酶、________等物质;凌晨3:00时,①②③④四种生理过程中,植物Ⅰ和植物Ⅱ都能完成的有________。

在水蕴草叶片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见下表。

叶片
发育时期
叶面积
(最大面
积的%)
总叶绿
素含量
(mg/g·fw)
气孔相
对开放
度(%)
净光合速率
(μmol CO2/
m2·s)
A
新叶展开前
19


-2.8
B
新叶展开中
87
1.1
55
1.6
C
新叶展开完成
100
2.9
81
2.7
D
新叶已成熟
100
11.1
100
5.8

注:“—”表示未测数据
(1)将A、D分别置于光温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A的叶肉细胞中,将开始积累________;D的叶肉细胞中,ATP含量将________。
(2)B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①气孔开放度相对低,二氧化碳供应不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A相比,D合成生长素的能力________;在相同光照强度下,与D相比,C的叶肉细胞吸收红橙光的能力________。
(4)科研人员为研究氧气浓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测定了该植物叶片在25 ℃时,不同氧气浓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以CO2的吸收速率为指标),部分数据如下表。

氧气浓度(%)
2
20
CO2的吸收速率[mg/(h·cm2)]
23
9

为了探究O2浓度对光合作用是否构成影响,在上表所获得数据的基础上,还需测定黑暗条件下对应的呼吸速率。假设在温度为25 ℃,氧浓度为2%时,呼吸速率为X mg/(h·cm2);氧浓度为20%时,呼吸速率为Y mg/(h·cm2)。
②如果23+X=9+Y,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23+X>9+Y,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研究水杨酸(SA)对水稻幼苗抗寒能力的影响,研究者用0.5 mmol/L的SA喷洒水稻幼苗叶片,同时设置对照实验,低温处理1天后测定有关数据(下表)。请回答:


总叶绿素含量(mg/g)
胞间CO2含量 (μmol/mol)
净光合速率[μmol CO2/(m2·s)]
对照组
1.71
408.89
1.54
实验组
2.12
288.67
2.69

(1)本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测定各项生理指标时,每个处理均需设________实验,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可信度。
(2)叶绿体的类囊体分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A在低温条件下能保护光合器官,提高光合速率。据表中数据分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光反应进行;②实验组CO2的吸收量比对照组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要初步探究两组水稻幼苗新鲜叶片中色素的种类及相对含量,采用________法分离色素。如果滤纸上的色素带颜色较浅,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研究SA在低温条件增强水稻幼苗光合性能的最适浓度,请简述实验设计思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