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炭包(见下图)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这种产品可对车内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某课外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①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②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通过检验竹炭燃烧产物,证明竹炭中含有碳元素。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
(1)A装置的作用为 。
(2)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的现象是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证明 。
(3)小红认为应在A、B装置间,增加澄清石灰水,目的是 。
[初步结论]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拓展应用]竹炭细密多孔,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淤、去污等功效,下列有关竹炭牙膏的用途描述正确的 。
A.可防癌抗衰老 B.虫咬、灼伤可消炎止痛
C.可除去口中异味 D.可除衣领袖口等处的汗渍
某同学为了研究竹子里面气体的成分,做了一个实验。
(1)他先将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法(填实验室常用的一种集气方法)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
(2)将放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中(如图)。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瓶内充满了白烟。然后,将甲瓶倒放水中,松开夹子,结果流入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10。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
(3)再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
(4)那么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有什么区别呢?于是,他又用空气重复了上述实验。相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
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①酒精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
②酥脆的饼干露置于空气中变软 ;
③澄清的石灰水在空气中放置,其表面生成一层白膜。
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某同学将其编号为A、B、C,且各取少量进行分析,得到以下实验结果:
实验 |
A+B |
A+C |
B+C |
现象 |
产生沉淀 |
产生气泡 |
无明显现象 |
(1)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__;(填物质化学式)
(2)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下面的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__的溶解度曲线。
(2)80℃时,100g水中加入120g硝酸钾,所得溶液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当80℃的该溶液降温到2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
(3)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想要得到纯净的硝酸钾的方法是__________。
(4)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 NaCl和KNO3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成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溶液;将上述烧杯中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方法能实现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升温 |
B.加入该溶质 |
C.加入适量水 |
D.降温 |
E.加入足量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5)如下图所示,烧杯A中是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向烧杯B中加入生石灰后,烧杯A中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
(1)25℃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 到溶液的质量为g。
(2)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方法是(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之一)。
(3)将25℃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35℃时,分别用等质量的甲、乙、丙配制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最小的是。
(5)如图所示,35℃时,A、B两试管中分别盛有甲、丙的饱和溶液,并都有少量固体存在。若向试管外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某固体物质后,A试管内固体明显减少,B试管内固体逐渐增多。
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写出一种物质的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