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60年日本内阁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一倍。据日本的《关于国民生活的舆论调查统计》,“倍增计划”实现后,回答自己的生活是“中流”的人达到90%。这说明日本

A.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
B.开始采用宏观干预的经济政策
C.实施了计划经济
D.通过“倍增计划”造就了庞大的中产阶级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西周各级贵族所封城邑大小和数量都有等级限制。据《左传》记载推断,天子之城约为今10.4平方千米,诸侯国都约3.2平方千米,卿大夫都邑约为1平方千米。但考古发掘表明东周列国的国都中,最大的燕下都约为32平方千米,最小的秦都雍城也达10.5平方千米。城市的数目也由近百个增加到八九百。城市数量增多和规模扩大表明
①周朝统治疆域扩大 ②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③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④专门商业城市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管子·侈糜》中说“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本善而末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是

A.重视农业,抑制商业 B.刺激消费,推动生产
C.农商并重,反对奢侈 D.劝课农桑,重视农业

韩非子主张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君主)执要,四方来效”的中央集权政府。韩非子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是

A.商鞅正在进行富有成效的变法 B.有些诸侯国县制基本取代了分封制
C.秦始皇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 D.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这一记述最有可能出自:

《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