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通过实验验证、探究它们的化学性质。查阅资料①Na2CO3 + CaCO3 = CaCO3↓+ 2NaCl
①2NaHCO3      Na2CO3 +CO2↑+ H2O
③Ca(HCO3)2易溶于水。
④CaCl2溶液分别与NaHCO3、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现象(表中的百分数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NaHCO3
Na2CO3
0.1%
1%
5%
0.1%
CaCl2
0.1%
无明显现象
有浑浊
有浑浊源
有浑浊
1%
无明显现象
有浑浊
有浑浊,有微小气泡
有沉淀
5%
无明显现象
有浑浊
有浑浊,有大量气泡
有沉淀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装置
主要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1

向 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 量Na2CO3 和NaHCO3 溶液,再分别滴加盐酸
2支试管中均有气泡产生
 
实验2

向Ⅱ中加入试剂a,向Ⅰ中 加入少量Na2CO3 或 NaHCO3 固体,分别加热一 段时间
Na2CO3  受热时Ⅱ中无明 显现象
NaHCO3受热时Ⅱ中出现
浑浊
 
实验3

向Ⅱ中加入试剂a,向Ⅰ中 加入少量5%的NaHCO3溶 液,再滴加5%的CaCl2溶 液
Ⅰ中出现浑浊,有气泡产 生Ⅱ中出现浑浊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 中,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2 中,试剂a为
(3)实验3 中,NaHCO3与C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CaCl2  =" ____+_______+________+" H2O(本题1分)
【反思与评价】
(1)实验2 中,加热NaHCO3后,试管Ⅰ中残留固体成分可能为 (写出所有可能)。
(2)资料④中,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混合的现象中,有些只观察到浑浊、未观察到气泡,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3)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实验方案分别为:
                            ;②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ABCD E F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b
(2)实验室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装置A制取氧气,药品选用高锰酸钾,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3)实验室该装置中试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你所选择的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4)如右图所示为在氧气中点燃铁丝的实验,现象为
在瓶底事先放少量水或细沙的原因

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一些因素的相关数据(常温通常指20℃;“浓度”指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
温度/℃
二氧化锰用量/g
氧气体积/ml
反应所需时间/s

5
12
20
0.2
125
11

30
12
20
0.2
125
2

30
12
40
/
125
148

30
12
90
/
125
82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有关;
(2)通过对比实验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
(3)由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最合适的条件是
(4)某实验室需配置450克5%的过氧化氢溶液,其操作为:往一定量30%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 克水,然后用(填仪器名称)搅拌均匀。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b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填装置的字母代号),化学方程式,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化学方程式,用D装置收集气体时集满的实验现象是
(3)若用E装置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
(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5)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为:
(6)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发现,通常不选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原因是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物覆盖在固体的表面,阻碍了大理石与稀硫酸的接触,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甚至停止。为此该小组设立研究课题:选择合适浓度的硫酸和适当的反应温度制取二氧化碳。
[实验一] 选择合适浓度的硫酸
操作:在28℃时,分别用装有5mL不同浓度硫酸溶液的注射器向盛有1g直径为2mm大理石细小颗粒的大试管中注入硫酸,记录15分钟内生成气体的体积,见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5
硫酸浓度
15%
20%
25%
30%
35%
气体体积/mL
35
47
55
51
42

[实验二] 选择合适的反应温度
操作:往盛有1g直径为2mm大理石细小颗粒的大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相同合适浓度而不同温度的硫酸溶液,观察反应的情况,记录如下表:

试管编号
A
B
C
D
E
温度(℃)
40
50
60
70
80
现象和
比较
有少量气泡
气泡比A号试管多
气泡明显比B号试管多
大量气泡产生,与常温用盐酸反应相似
反应激烈,迅速产生大量气体

请根据本次活动的研究目的,分析处理以上两个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①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在28℃时,选用硫酸的浓度最合适为,因为浓度小于或大于此浓度对反应的影响是
②在合适的硫酸浓度下,应选择最合适的反应温度为℃。
③除选用适当的温度和合适浓度的硫酸之外,在反应过程中,为防止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上,应增加操作,更有利于气体的制备。
④该研究小组为了研究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在28℃进行了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A
B
试管内药品
1g块状大理石与5mL25%稀硫酸
1g细小颗粒大理石与5mL25%稀硫酸
现象和比较
有少量气泡
迅速产生较多气泡

根据上述实验研究,你觉得在以下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的装置中,最佳选用(填编号) .

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在下列⑴⑵两小题中任选一题回答,若两小题都回答,则以第⑴小题的答案评定分数。]
(1)检验氧化钙中是否存在碳酸钙。
(2)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的气体有哪些?酸雨对环境会造成哪些危害?(各答一种即可)

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无中生有”:相同条件下,向A、B两个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充满无色干燥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如图所示,抽开毛玻璃片,瓶口对紧,颠倒几次,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一会儿,观察到两瓶内壁附着淡黄色固体颗粒,同时瓶壁上有小水珠出现。请根据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会观察到,原因是_______。
(3)已知:相同条件下,相等体积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相等。反应完毕,瓶中剩余的气体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