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有人说:“闻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之人之业,夺之不已,又穷其巧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然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何者?外夷以经商为主,君与民共谋其利者也,中国以养民为主,君以利利民而不言利者也。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对这段言论评价错误的是:
A.主张防范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以及在华垄断 |
B.客观分析了中西方国情下君民关系的不同 |
C.过分强调铁路对传统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 |
D.发现引进现代机器生产将带来的失业问题 |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 B.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 D.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
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 B.元朝 | C.北宋时期 | D.清朝 |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异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 B.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老子曰:“无为而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 。老子又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⑴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老子有哪些方面的主张。
⑵如何评价老子的“无为”主张?
1948年10月9日,丘吉尔抛出了其“三环外交”的方针:“……对于我们来说,第一个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我国、加拿大、和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域以及美国在其中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是联合起来的欧洲。……你们就会看到,我们是在这三个大环中都占一大部分的唯一国家,事实上我们正处在连结点上。”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的目的是
A.对抗雅尔塔体系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 |
B.推动战后欧洲的联合 |
C.挽救和恢复在二战中被削弱的英国的国际地位 |
D.维护其殖民霸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