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复杂,不同阶级和阶层在是否建立、如何建立封建制度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形成了儒、墨、道、法诸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加快了封建制度的建立。这告诉我们( )
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
②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③哲学的内容虽是虚幻的东西,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④哲学是对社会生活的正确反映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全国首个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从2014年春季开学起全面推行。《规范》强调“践礼修德,从小抓起”,在提出基本文明礼仪要求外,还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这说明()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②培育文明风尚重在实践
③事物发展是通过量变来实现的
④文明礼仪的养成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项简单的行动,若能坚持21天以上,就会形成习惯;若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果能坚持365天以上,你想改变这个习惯都困难。下列各句蕴含哲理与此相同的是()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B.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C.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
D.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
B.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
C.经济全球化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
D.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
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文艺的走向时,发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A.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 |
B.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 |
C.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
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
在文化生活中,下列选项中“基础”一词用的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社会实践是基础
②文化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世界性是基础
③文化的发展需要创新,继承是基础
④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政治是基础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