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灿烂丰厚的齐鲁文化是山东人民的灵魂和血脉,长期以来齐鲁大地经济社会发展深深打上了齐鲁文化的烙印。其“诚实守信”的价值准则,以“仁爱”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在今天仍有许多借鉴意义。但齐鲁文化也有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如“官本位”、“唯上文化”、“家长制”、自我封闭的小生产意识等,也影响了山东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
材料二:山东省是经济大省,齐鲁经济的发展支撑着齐鲁文化的发展。山东省也是文化大省,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2015年,山东省通过实施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十大行动、举办第十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等活动,集中推出《沂蒙儿女》等一批优秀剧目,推出一批诠释“中国梦”,叫好又叫座的艺术精品,在全省形成创作热潮,使之成为促进齐鲁经济发展、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平台。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阐述我们应如何对待齐鲁文化?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分析山东省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依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创新的社会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原创】材利一: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2014年11月11日在北京雁栖湖举行。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于2014年11月10日至12日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华期间,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举行了深入、坦诚、建设性的会谈。双方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材料二:“我们有责任为本地区人民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鲜明阐述“亚太梦想”这一概念。“中国梦和亚太梦息息相关”“同一个亚太,同一个梦想”,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潮流,完全可以做到和谐对接;与“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亚太梦想,完全能够实现同频共振。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阐述中美两国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的原因。
(2)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分析中国梦与亚太梦同频共振的理论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发表以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人民日报》评论指出: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材料三: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最大看点,是政府职能转变所释放的“制度红利”。通过政府的“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实现中国经济的再平衡。不缺位,是指政府着力投资民生工程,缓解大众的“后顾之忧”;不越位,是指政府告别把市场准入大权牢牢捏在自己手中的做法,政府该做的是优化监管体系,及时将劣质企业驱除出市场;不错位,是指政府不与民争利,及时做好市场参与者的各项合理的服务,从而真正实现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目标。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企业应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2)根据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经济新常态下“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的依据。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正式颁布,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产业和投资等领域的工作将随之全面启动。2014年是中国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开局年。
材料一:《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会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会成为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也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制定实施《规划》,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材料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表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的禀赋,体现差异性,倡导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要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建设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城市。
材料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城镇化取得了显著成就,也积累了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现在城镇化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必须走出一条新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之一表现为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把提高人的幸福指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1)结合材料一,说明国家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3)材料三体现了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哪些观点。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华盛顿政府《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法律适用于任何生活在美国境内的人,美国各州法律只适用于该州居民。根据美国《宪法》,国会无权废除一个州,也没有任何一个州可以僭越只有国家政府才可以行使的权力。事实上,在美国所实行的联邦制下,美国宪法是国家政府和州政府的权威所在。反过来,宪法也反映了美国人民的意愿,而人民的意愿是民主政体中的最高权力所在。
材料二:在一个联邦制国家,国家政府有明确的权利,对对外事务有完全的主权。但是,在国内事务上如何行使权力,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根据宪法,美国政府在管理州际和对外贸易、造币、移民归化、维持陆军部队或者海军部队等事务上,拥有非其莫属的权力。在上述这些领域,国家利益显然超越各州利益,因而在这些领域的权力也相应地归属国家政府。国家政府还具有解决两州或多州争端、解决不同州公民之间争端的司法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联邦制具有哪些特点?
(2)有人由材料二得出“美国的联邦制确实可以很好地维护美国人民的利益”的结论。你赞同吗?为什么?

【原创】江苏省政府出台的《推进苏南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实施方案(2013-2015年)》,省发改委制定了加快苏北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实施方案》和总体思路确立了2014年苏南苏北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措施:苏南地区将更大力度推进市场改革、对外开放和科技创新,坚持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积极打造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工业体系;而苏北地区将以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为动力,坚持“四化”同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社会事业,增进民生幸福,加快全面小康进程。
(1)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就政府如何履行职能加快苏南、苏北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2)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说明江苏省关于苏南苏北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措施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