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
|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
| 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 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水的密度为1g/cm3) |
|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 |
为了保护环境,某校同学提出以下建议:①开发新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分类回收垃圾,④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⑤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⑥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⑦控制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
| A.①②③④⑥⑦ | B.②③④⑤⑥⑦ | C.①②③⑤⑥⑦ | D.全部 |
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 A.雨后的彩虹 | B.夜晚的霓虹灯 |
| C.节日的礼花 | D.彩色的图画 |
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 A.图①是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
| B.图②是用H2还原CuO来测定CuO中铜元素的含量 |
| C.图③是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不断加水 |
| D.图④是用适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O2中,MnO2在剩余固体中的质量分数 |
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等仪器均已略去)。在Ⅰ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符合以 上实验现象的Ⅰ和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 A |
B |
C |
D |
|
| Ⅰ |
CaCO2、稀HCl |
NaCO3、稀H2SO4 |
Cu、稀H2SO4 |
Zn、稀H2SO4 |
| Ⅱ |
CaCl2 |
NaCl |
Ba(OH)2 |
BaCl2 |
下表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这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则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
| 转化关系 |
![]() |
![]() |
![]() |
![]() |
|
| 物质 |
甲 |
Ca(OH)2 |
C |
Fe |
Na2CO3 |
| 乙 |
HCl |
O2 |
HCl |
Ca(OH)2 |
|
| 丙 |
Na2CO3 |
Fe2O3 |
CaCl2 |
BaCl2 |
|
| 丁 |
Ba(OH)2 |
CO |
NaOH |
H2SO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