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原创】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盖闻圣人有一定之论,列士有不易之分,亦云名而已矣。故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夫德不得后身而特盛功不得背时而独章是以圣哲之治栖栖皇皇孔席不暧墨突不黔。由此言之,取舍者昔人之上务,著作者前列之余事耳。今吾子幸游帝王之世,躬带冕之服,浮英华,湛道德,矕龙虎之文,旧矣。卒不能摅首尾,奋翼鳞,振拔洿涂,跨腾风云,使见之者景骇,闻之者响震。徒乐枕经籍书,纡体衡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独摅意乎宇宙之外,锐思于豪芒之内,潜神默记,恒以年岁。然而器不贾于当已,用不效于一世,虽驰辩如涛波,摛藻如春华,犹无益于殿最。意者,且运朝夕之策,定合会之计,使存有显号,亡有美谥,不亦优乎?
(班固《汉书》)                                                                                                                                    
用斜线“/”给第①句话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前四史”除了《汉书》外,还有哪几篇?请至少列举出两本。
古人曾提出成功人生的“三部曲”,也就是“三不朽”,选文中涉及到哪几方面?请列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注]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注]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乐正夔[注]一足, 乎 信:相信
B. 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 之 进:进用
C. 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 也 节:关键
D.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 汲:打水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闻而审, 为福矣 三人行, 必有我师
B. 齐桓公闻管子 鲍叔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
C. 有闻 者曰 凡四方 士无有不过 拜且泣者
D. 宋君令人问 于丁氏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3.

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①夫传言不可以不察。

②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

③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④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⑤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

⑥缘物之情及人之情,此圣人之所以慎也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4.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通过齐桓公、楚庄王、吴王、智伯的故事,说明对别人的话要仔细分析,认真核查。
B. 第三段与夔、丁氏、子夏有关的文字,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
C. 本文分别以生活事例、历史事实和寓言故事作为论据,夹叙夹议,深入浅出。
D. 文中有的事例"类是而非",有的事例"类非而是",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杀之,其父泣曰:“不忍也!”其母从傍诟骂,夺其剑而逐之,问之,乃继母也,重荣叱其母出。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而见晋高祖自藩侯得国,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虽怀异志,而未有以发也。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愤然,以谓“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诮高祖。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杀之。是时,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苦其暴虐,重荣诱之入塞。契丹数遣使责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对使者鞠躬俯首,受责愈谨,多为好辞以自解,而姑息重荣不能诘。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剌言不逊,重荣怒,执拽剌;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高祖患之,为之幸邺,报重荣曰:“前世与虏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怒于重荣。 其冬,安从进反襄阳,重荣闻之,乃亦举兵。是岁,镇州大旱、蝗,重荣聚饥民数万,驱以向邺,声言入觐。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军。重荣闻彦之降晋,大惧,重荣以吐浑数百骑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斩首以献,高祖御楼受馘,命漆其首送于契丹。
注:藩镇:指总领一万的军府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讼:控告
B.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暴:突然
C.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谨:严格
D.姑息重荣不能诘。诘:追问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安重容“怀异志”和“非诮高祖”的一组是: ()

A.天子宁有种邪 B.兵强骊壮者为之尔
重荣箕踞慢骂屈中国以尊夷狄
C.重荣诱之入塞 D.重荣怒,执拽剌

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

A.安重荣虽为武官,但也通晓文吏事务。在处理一起家庭纠纷时,生父不忍杀其子,继母则提剑杀逐,重荣不满继母的行径,厉声将她斥退。
B.安重荣愤然于高祖屈尊事夷,每遇契丹使者均极力轻慢侮辱对方,甚至抓捕杀死他们,高祖屈已礼待契丹,而对重荣的一系列做法坚决反对。
C.契丹一直伺机图谋晋朝,本应引起晋朝君臣高度警惕,高祖却表示前朝与虏和亲和做法都是为国家考虑现今重荣对抗契丹只能是自取其辱。
D.安重荣肖兵起事,借口朝见,聚集数万饥民前往邺地。高祖派遣部队阻击,在双方交战中重荣被俘遇害,高祖令人漆其首级后将它送给契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东轩记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尺寸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生死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晞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户,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北岸,败刺史府门  败:冲坏
B.假部使者府以居      假:借
C.以玉帛子女自厚     厚:经营
D.郡怜其无归也,许之  归:回家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①其二人者适皆罢去 ②则或咎其欲出者
C.①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 ②河东凶亦然
D.①与市人争尺寸以自效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 B.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
C.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 D.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

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交代辟东轩的目的是“以为晏休之所”,然而因为盐酒税务繁忙,“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
B.中间两段用自己的“勤劳盐米”与颜氏的“箪食瓢饮”作对比,才知道颜氏安贫乐道品质的可贵,对比之下,对“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的艳羡之意溢于言表。
C.文章最后又提出怀思东轩,追慕先贤的愿望,而又“非所敢望”,这就深刻反映了内心的痛苦和矛盾 。
D.本文虽以《东轩记》为题,实为作者借题发挥,意在倾诉盐酒税务的琐碎繁难和自己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郑弘宇巨君,会稽车阴人也。从祖吉,宣帝时为西城都护。弘少为乡啬夫,太守第五伦行春,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 ,举孝廉
  弘师同郡河东太守焦贶(kuàng)。楚王英谋反发觉,以疏引贶,贶被收捕,疾病于道亡没,妻子闭系诏狱,掠考连年。诸生故人惧相连及,皆改变名姓,以逃其祸,弘独髡头负鈇锧,诣阙上章,为贶讼罪。显宗觉悟,即赦其家属,弘躬送贶丧及妻子还乡里,由是显名。
拜为驺令,政有仁惠,民称苏息。迁淮阴太守。四迁,建初初,为尚书令。后出为平原相,征拜侍中。建初八年,代郑众为大司农。旧交阯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风波艰阻,沉溺相系。弘奏开零陵、桂阳峤道,于是夷通,至今遂为常路。在职二年,所息省三亿万计。时岁天下遭旱,边方有警,人食不足,而帑藏殷积。弘又奏宜省贡献,减徭费,以利饥人。帝顺其议。
  元和元年,代邓彪为太尉。时举将第五伦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见,弘曲躬而自卑。帝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由此以为故事。在位四年,奏尚书张林阿附侍中窦宪,而素行臧秽,又上洛阳令杨光,宪之宾客,在官贪残,并不宜处位。书奏,吏与光故旧,因以告之。光报宪,宪奏弘大臣漏泄密事。帝诘让弘,收上印绶。弘自诣廷尉,诏敕出之,因乞骸骨归,未许。病笃,上书陈谢,并言窦宪之短。帝省章,遣医占弘病,比至已卒。临殁悉还赐物,敕妻子褐巾布衣素棺殡殓,以还乡里。
[注]①督邮:官名。②交阯:泛指五岭以南,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③正朔:农历正月初一。④迁尉:官名,掌刑狱。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诣阙上章,为贶讼罪拜访
B.于是夷通,至今遂为常路平坦
C.帝请让弘,收上印绶责备
D.帝省章,遗医占弘病察看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同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1)皆改变名姓,以逮其祸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1)为贶讼罪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1)旧交阯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
(2)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D.(1)因乞骸骨归,未许 (2)不如因而厚遇之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举孝廉
译文:(太守)看见(郑弘)后,认为他是奇才,召见他并让他代理督邮一职,推举他为孝廉
B.弘躬送贶丧及妻子还乡里
译文:郑弘亲自护送恩师焦贶的遗体及其妻子儿女返回了故乡
C.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由此以为故事
译文:(皇帝)于是允许摆放云母屏风,把他们分隔在屏风两边,从此把这作为定例
D.病笃,上书陈谢,并言窦宪之短

译文:(郑弘)病得很重,(向皇帝)上奏章表示认罪,并且谈论了窦宪的缺点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焦贶冤死,门生、老朋友都害怕被牵连,纷纷躲避,而郑弘抱必死之心,为恩师奔走辩解,最后使冤情得以昭雪。
B.交阯七郡从海上运输贡品接连发生沉船事故,做大司农的郑弘便下令修建道路,在职两年,省下的利息共三亿元。
C.每年正月初一,大臣朝见皇帝时,已做太尉的郑弘对曾奖掖自己而现在品级在自己之下的司空第五伦恭顺而自谦。
D.郑弘上书弹劾依附权贵窦宪、有贪污等秽行的尚书张林和窦宪的门客——贪婪凶残的洛阳令杨光,但是没有奏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试题。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王莽时为郡更,政教①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
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烹②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③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④,今乃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
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萌伤甚气绝,有顷苏,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扶送萌丧,至其本县
后举孝廉,拜济阴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会平遭父丧去官.服阕⑤,拜全椒长。政有恩惠,百姓怀感。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后以病免。
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荐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至皆拜议郎,并数引见。平再迁侍中。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
(《后汉书·刘平传》)
【注】①政教:政令规章等。②享:通“烹”,煮.③属:刚才。④烈士:此指忠勇正直,坚忍不屈的人。⑤服阕:指服丧完毕,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汉代任官者遭父母亡必须离职。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属与贼期 期:期限
B.冒白刃伏萌身上冒;冒险
C.贼乃敛兵止敛:聚集
D.狱无系囚系:关押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仲为贼所杀困顿不知所为
B.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
C.常闻烈士,今乃见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
D.仲不可以绝类后以病免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具体表明刘平“重诚信”“尽忠义”的一组是

A.平抱仲女而弃其子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
B.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
C.常闻烈士,今乃见之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
D.“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扶送萌丧,至其本县。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
译:
(2)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
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