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逊,字邵伯,魏兴人也。仕郡察孝廉,为吏部令史,转殿中将军,累迁上洛太守。私牛马在郡生驹犊者,秩满悉以付官,云是郡中所产也。
惠帝末,西南夷叛,宁州刺史李毅卒,城中百余人奉毅女固守经年。永嘉四年,治中①毛孟诣京师求刺史,不见省。孟固陈曰:“君亡亲丧,幽闭穷城,万里诉哀,不垂愍救。既惭包胥无哭秦之感,又愧梁妻无崩城之验②,存不若亡,乞赐臣死。”朝廷怜之,乃以逊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使于郡便之镇。
逊与孟俱行,道遇寇贼,逾年乃至。外逼李雄③,内有夷寇,吏士散没,城邑丘墟。逊披荒纠厉,收聚离散,专杖威刑,鞭挞殊俗。又诛豪右不奉法度者数十家。征伐诸夷,俘馘④千计,获马及牛羊数万余,于是莫不振服,威行宁土。又遣子澄奉表劝进于元帝,帝嘉之,累加散骑常侍、安南将军、假节,校尉、刺史如故,赐爵褒中县公。逊以地势形便,上分牂柯为平夷郡,分硃提为南广郡,分建宁为夜郎郡,分永昌为梁水郡,又改益州郡为晋宁郡,事皆施行。
先是,越巂太守李钊为李雄所执,自蜀逃归,逊复以钊为越巂太守。李雄遣李骧、任回攻钊,钊距之,战于温水,钊败绩。后骧等又渡泸水寇宁州,逊使将军姚崇、爨琛距之,战于堂狼,大破骧等,崇追至泸水,透水死者千余人。崇以道远不敢渡水,逊以崇不穷追也,怒囚群帅,执崇,鞭之,怒甚,发上冲冠,冠为之裂,夜中卒。
逊在州十四年,州人复立逊中子坚行州府事。诏除坚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假节,谥逊曰壮。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一》)
[注]①治中:官名,州刺史的属官。②既惭……,又愧……:这两句意思是,既惭愧没有申包胥哭秦廷的感受,又惭愧没有杞梁妻哭塌城墙的效验。③李雄: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的第一个皇帝。④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仕郡察孝廉察:举荐 | 
| B.不垂愍救愍:怜悯 | 
| C.逊披荒纠厉披:拨开 | 
| D.后骧等又渡泸水寇宁州寇:进犯 | 
下列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逾年乃至/乃以逊为南夷校尉     
B.又遣子澄奉表劝进于元帝/ 战于温水    
C.逊以地势形便/崇以道远不敢渡水     
D.又诛豪右不奉法度者数十家/求人可使报秦者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越巂太守李钊为李雄所执,自蜀逃归,逊复以钊为越巂太守
(2)逊以崇不穷追也,怒囚群帅,执崇,鞭之,怒甚,发上冲冠,冠为之裂,夜中卒。能表现王逊威德刚武(“壮”)的事件有哪些?请简要概述。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臣 闻 战 以 勇 为 主 以 气 为 决 天 子 无 皆 勇 之 将 而 将 军 无 皆 勇 之 士 是 故 致 勇 有 术 致 勇 莫 先 乎 倡 倡 莫 善 乎 私。此二者,兵之微权。英雄豪杰之士,所以阴用而不言于人,而人亦莫之识也。
 (节选自苏轼《倡勇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山 魈①
 [南朝·齐]祖冲之
 宋元嘉初,富阳人姓王,于穷渎②中作蟹簖③。旦往视之,见一材头④,长二尺许,在簖中而簖裂开,蟹出都尽。乃修治簖,出材岸上。明往视之,见材复在簖中,败如前。王又治簖出材,明晨往视,所见如初。王疑此材妖异,乃取内蟹笼中,系担头归,云:“至家当斧破燃之。”
 未之家三里,闻中倅倅动,转顾,见向材头变成一物,人面猴身,一手一足,语王曰:“我性嗜蟹,比日实入水破君蟹簖,相负已多,望君见恕。开笼出我,我乃山神,当相佑助,全簖得大蟹。”王曰:“汝犯暴人,前后非一,罪自应死。”此物转顿请乞放,王回顾不应答。物曰:“君何姓何名,我欲知之。”频问不已,王遂不答。去家转近,物曰:“既不放我,又不告我姓名,当复何计,但应就死耳。”王至家,积火焚之。后寂然无复异。
 土俗谓之山魈,云:知人姓名,则能中伤人,所以勤问王,正欲害人自免。
 (选自《述异记》)
 【注】 ①山魈(xiāo):一种猿猴。②穷渎(dú):小沟渠。③簖(duàn):插在沟渠中用来拦捕鱼蟹的竹围栏。④材头:木头,木材。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向材头变成一物向:原先 | 
| B.比日实入水破君蟹簖比:最近 | 
| C.此物转顿请乞放顿:顿时 | 
| D.去家转近去:距离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山魈奸诈的一组是()
 ①见材复在簖中,败如前②君何姓何名,我欲知之③当复何计,但应就死耳
 ④我乃山神,当相佑助⑤频问不已,王遂不答⑥后寂然无复异
| A.①③⑤ | B.①②④ | C.②④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魈为了偷吃河蟹,毫不顾惜地把王某辛苦做成的蟹簖弄裂,弄裂后还要幻变成一段木头留在簖中,造成是上游冲下来的一段木头把蟹簖撞裂,以致于蟹全部逃走了的假象,以此来捉弄王某。 | 
| B.开始王某不以为意,后来有所察觉,最后开始怀疑了:天下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呢,放在岸上的木头怎么会自己长腿反复撞入蟹簖中呢?于是,他把木材带回家准备烧掉,这样一来,山魈弄巧成拙,现出了原形。 | 
| C.山魈被王某抓住后,先是变成人面猴身来恐吓王某,接着以佑助其捕蟹来诱骗王某,最后频频问王某的姓名想设计加害王某,幸亏王某知道山魈的鬼蜮伎俩,最终将它烧成灰烬。 | 
| D.文中的山魈是世上恶人的写照,自己非但不劳而获,还要欺骗愚弄、甚至设计陷害他人,但恶有恶报,山魈被王某积火焚烧,“后寂然无复异”,曲折地表达了人们除恶务尽的愿望。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往视之,见材复在簖中,败如前。
 (2)乃取内蟹笼中,系担头归,云:“至家当斧破燃之。”
 (3)开笼出我,我乃山神,当相佑助,全簖得大蟹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杭州上天竺观音大士古像,晋天福年僧道翊见瑞光发涧、得奇木以刻也。宋建炎四年,兀术入临安,高宗逊于海,兀 术 问 知 像 缘 遂 与 玉 帛 图 籍 尽 航 而 北 僧 智 完 率 徒 以 从 至 燕 舍 都 城 西 南 五 里 之 玉 河 乡 建 寺 奉 之 此 观 音 寺 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来文端公传
 袁枚
 公名来保,满洲人,字学圃。年十三,为圣祖御前侍卫。举止端凝,容貌眉目如画,圣祖呼为“人样子”。善骑射弋猎,而被服造次必于儒者。仕于朝七十余年,其语默动静及所跪立处,与幼年初入内廷不差尺寸。
 理邸在东宫,再获谴,左右近臣以不能导王于善,多诛窜者。公独持正不阿,竟得无罪。仁庙升遐①,公奉祠景陵七年,蔬食菜羹淡如也。乾隆元年,上召为工部尚书兼内府总管。时方议叙水利营田官,公不可,曰;“所谓议叙者,为其开水利于北方,故奖劝之。若收其所营之田而议叙之,是利之也。皇上初登大宝,当以义为利。”人嗤公迂阔,公亦淡然。寻迁刑部尚书。圆明园大内被窃,获系内监,法司审拟充军。上面谕曰:“盗朕卧榻前物,岂可与寻常窃盗比?可赴部再议。”公出,仍照原议复奏。上大怒,曰:“汝故违朕旨。”叱之出。公曰:“本朝祖宗定律,窃盗赃满贯才死。此未至满贯而杀之,是律不足信也。陛下既付司法,臣愚但知执法,不敢任意为轻重。”上滋不悦,命内府毙内监于杖下,公遽引疾,具疏通政司乞退,上念三朝老臣,降温旨慰留。公强起视事,旋授文华殿大学士,仍兼领侍卫内大臣。
 乾隆十九年,王师征伊犁,将军舒赫德以路远粮尽,致误军机,上封刀遣内使斩之。首相傅文忠公泣救不得;公闻,排宫门入,历言人才可惜,舒某罪宜宽,娓娓千言。上怒解:“旨去已二日矣,奈何?”公曰:“但求皇上赐赦诏,臣能追之。”出,唤其子某曰:“汝即上马往宣圣旨,如救不得舒某,不必归来见我。”其子素骁勇且孝,一昼夜行八百里,竟收回成命而归。傅文忠公叹曰:“似此回天之力,非来公不办。然非平素公忠见信于主上,何能如是?”
 公尤长于相马。尝与史铁崖相国同坐政事堂,闻墙外马行声,曰:“此良马也,白身而黑蹄。”史公曰:“闻声知良,容或有之,若隔墙兼知其色,则吾不信。”遣人视之,果如公言,乃叹曰:“公前身是伯乐耶?”公笑而不答。 
 (节选自袁枚《文学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来文端公传》)
 注:①升遐,指帝王的死。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诛窜者窜:流放,放逐。 | 
| B.故奖劝之劝:劝告,规劝。 | 
| C.强起视事视事:工作,办公。 | 
| D.排宫门入排:推开,打开。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来文端公言行“持正不阿,有儒者之仁”的一组是
 ①蔬食菜羹淡如也②皇上初登大宝,当以义为利
 ③公出,仍照原议复奏④上念三朝老臣,降温旨慰留
 ⑤公闻,排宫门入,历言人才可惜⑥似此回天之力,非来公不办
|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②③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文端公从十三岁起就担任圣祖御前侍卫,其言谈举止端庄持重,圣祖亲切的呼他为“人样子”,仕朝七十年如一日。 | 
| B.圣祖去世后,来文端公奉祠景陵七年,在这七年中间,他清心寡欲,蔬食菜羹,日子过得恬淡清静。 | 
| C.内监盗窃圆明园大内财物被依法判处极刑,来文端公认为量刑过重,抗旨不从,皇上只得命令内府将盗贼打死。 | 
| D.来文端公是三朝老臣,深受皇上信任。他行事公正,爱惜人才,曾经将因误了军机而被命处死刑的舒赫德从皇上刀下救出。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遽引疾,具疏通政司乞退
 (2)然非平素公忠见信于主上,何能如是
 (3)闻声知良,容或有之,若隔墙兼知其色,则吾不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梅圣俞诗集序
 〔宋〕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困厄之士 | 
| B.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怨恨讽刺 | 
| C.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抑郁 | 
| D.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父老长辈 | 
下列各组语句中,不是“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原因的一项是
| A.诗人少达而多穷 | 
| B.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 | 
| C.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 
| D.愈穷则愈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梅圣俞所写的东西中诗歌特别多,这是因为他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自己的不得志。 | 
| B.王文康公看到梅圣俞的诗作,深为叹服,并将他推荐给朝廷。 | 
| C.梅圣俞写出了许多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十分壮伟。 | 
| D.我曾酷爱圣俞的诗,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将它依序收集保存起来。 |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2)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
 (3)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