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 A.废分封行县制 | B.废土地国有兴私有 |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废旧俗兴汉化 |
杜甫在《忆昔》中描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反映了唐玄宗在位的最初20年里出现了兴盛的景象,史称()
| A.文景之治 | B.贞观之治 | C.康乾盛世 | D.开元之治 |
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 )
| A.《本草纲目》 | B.《齐民要术》 |
| C.《天工开物》 | D.《水经注》 |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 A.促进了民族融合 |
| 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
| 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
|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三国两晋南北朝介于秦汉和隋唐两个时期之间,既是秦汉时期社会矛盾集结、激化的产物,又是隋唐强盛的渊源,承上启下,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此时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 |
| B.政权分裂与社会的倒退 |
| C.民族大融合与逐步走向统一 |
| D.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
三国鼎立是从分裂割据向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 A.①③ | B.①②③ | C.②③⑤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