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梁冀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洞精党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少为贵戚,逸游自恣。永和元年,拜河南尹。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商以让冀,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请以放弟禹为洛阳令,使捕之,尽灭其宗亲、宾客百余人。
商薨未及葬,顺帝乃拜冀为大将军,弟侍中不疑为河南尹。质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遂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复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语在《李固传》。
冀用寿①言,多斥夺诸梁在位者,外以谦让,而实崇孙氏宗亲。冒名而为侍中、卿、校尉、郡守、长吏者十余人,皆贪叨凶淫,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扶风人士孙奋居富而性吝,冀因以马乘遗之,从贷钱五千万,奋以三千万与之,冀大怒,乃告郡县,认奋母为其守臧婢,云盗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资财亿七千余万。
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会公卿,共议其礼。于是有司奏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冀犹以所奏礼薄,意不悦。专擅威柄,凶恣日积,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不疑自耻兄弟有隙,遂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冀不欲令与宾客交通,阴使人变服至门,记往来者。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初除,过谒不疑,冀讽州郡以它事陷之,皆髡笞徙朔方。融自刺不殊,明遂死于路。
延熹元年,太史令陈授因小黄门徐璜,陈灾异日食之变,咎在大将军。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帝由此发怒。收冀财货,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租之半。
(节选自《后汉书·梁统列传》)
【注】①寿:孙寿,梁冀的妻子。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裁能书计裁:通“才”,仅仅 |
B.商以让冀让:退让 |
C.融自刺不殊殊:死 |
D.讽洛阳令收考授讽:暗示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冀身为大将军却“极为跋扈”的一组是
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②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③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
④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
⑤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⑥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冀阴险狠毒,残暴放纵。杀了吕放之后,又杀了吕放的弟弟洛阳令吕禹和他们家的宗亲、宾客百余人。 |
B.梁冀阴险狡诈,工于心计。扶风人士孙奋家境富裕却很吝啬,梁冀就赠送给他四匹马,然后向他借钱五千万。 |
C.梁冀居功自傲,骄矜跋扈。桓帝因梁冀对自己有援立之功,而欲礼遇梁冀,可梁冀还觉得礼遇不够优厚,很不高兴。 |
D.梁冀贪婪成性,富甲天下。朝廷没收梁冀的全部财产,共三十多亿,用来充实国库,因此减免了百姓一半的租税。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
(2)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羊祜,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并以清德闻。(晋武)帝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昊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披甲,而颇以畋鱼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綮当营门日:“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柔怀初附。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其家。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寝疾,求入朝。及侍坐,面陈伐吴之计。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祜卒二年而吴平,群臣上寿,帝执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晋书》)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降者欲去皆听之 听:听凭 |
B.祜改容谢之 谢:感谢 |
C.克日方战 克:约定 |
D.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 美:称赞 |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降者欲去皆听之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
B.大获其利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C.此门乃开 而后乃今培风 |
D.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时,率领军队出兵南夏,并且开办学校,安抚和教化远近的百姓,因而深得江汉一带百姓的爱戴。 |
B.羊祜率领军队占据险要之地,建起五座城池,收取肥沃的土地,夺取了吴国大量的资财,同时非常注重品德和信义,使吴国人心服口服,最终灭吴。 |
C.羊祜每次和吴国人交战,都要预先约定日期,不采取埋伏或袭击的方式。 |
D.羊祜的军队经过吴国境内,割下谷子做军粮,然后又计算所有谷子的数量,给吴人送去丝织品作为补偿。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2)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柔怀初附。
(3)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
子贡问孔子怎样与朋友相处,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自辱焉。”(《论语•颜渊》)请对孔子的话作解读与评价,注意有一定的深度。(60字以内,10分)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①,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节选自《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
【注】①帷闼(tà),帐幕和小门;这里指宫廷之内。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端:方面 |
B.小信固人之心固:使……牢固 |
C.患已深而觉之觉:觉察 |
D.不幸而不悟幸:宠幸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宦者谋取专权手段”的一组是()
①能以小善中人之意②前后左右者日益亲③小信固人之心④图左右之亲近⑤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⑥则惧祸之心日益切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①③⑤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讲的是宦官给国家造成的祸害,远远超过女色所造成的祸害。第一句“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
B.文章详细分析了宦官怎样通过“小善”“小信”而逐步把持政权的过程,指出宦官专权的严重后果。 |
C.宦官专政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必然产物,作者写此文意在警告帝王们不要轻信宦官,渐积养祸,有其进步意义。 |
D.作者以其犀角烛怪的史学家锐眼,提出了宦官祸害远胜于女色的见解,直接触及到历代王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傅伯成,字景初。少从朱熹学。授明州教授。以年少,嫌以师自居,日与诸生论质往复,后多成才。改知连江县。为石堤三百尺,民蒙其利。
庆元初,召为将作监,进太府寺丞。言吕祖俭不当以上书贬。又言于御史,朱熹大儒,不可以伪学目之。又言朋党之敝,起于人主好恶之偏。坐是不合,出知漳州,以律己爱民为本。推熹遗意而遵行之,创惠民局,济民病,以革裰①鬼之俗。
迁工部侍郎。时权臣方开边。伯成言:“天下之势,譬如乘舟,中兴且八十年矣,外而望之,舟若坚致,岁月既久,罅漏浸多,苟安旦夕,犹惧覆败,乃欲侥幸图古人之所难,臣则未之知也。”进右司郎官,权幸有私谒者:皆峻拒之。出为湖、广总领。朝议欲纳金人之叛降者,伯成言不宜轻弃信誓,乞戒将帅毋生事。
嘉定元年,召对,面谕:“前日失于战,今日失之和。小使虽返,要求尚多。陛下不获己,悉从之。使和议成,犹可以纾一时之急;否则虚帑藏以资敌人,驱降附以绝来者,非计也。今之策虽以和为主,宜惜日为战守之备。”
知镇江府。全活饥民,瘗②藏野殍,不可胜数。制置司欲移焦山防江军于固山石牌,伯成谓:“虚此实彼,利害等耳。包港在焦、圈之中,不若两寨之兵迭戍焉。”固山寨兵;素与海盗为地,伯成廉知姓名,会郡都试捕而鞫之,无一逸去。狱具:请贷其死:黥隶诸军。
宝庆元年,加宝文阁学士。虽力以老病辞,而爱君忧国之念不少衰。闻大理评事胡梦昱坐论事贬,蹙然语所亲日:“向吕祖俭之谪,吾为小臣,犹尝抗论。今蒙国恩,叨窃至此而不言,谁当言者。”遂抗疏。
伯成纯实无妄,表里洞达,每称人善,不啻如己出,语及奸人误国,邪人害正,词色俱厉,不少假借。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有删节)
注:①裰,读j i,信鬼神。②瘗,读y i,掩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嫌以师自居嫌:厌恶 | B.犹可以纾一时之急纾:缓解 |
C.驱降附以绝来者绝:断绝 | D.会郡都试捕而鞫之会:恰巧 |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傅伯成“表里洞达”的一组是(3分)()
①又言朋党之敝,起于人主好恶之偏②坐是不合,出知漳州
③乃欲侥幸图古人之所难,臣则未之知也④今之策虽以和为主,宜惜日为战守之备
⑤全活饥民,瘗藏野殍,不可胜数⑥今蒙国恩,叨窃至此而不言,谁当言者
A.①②⑥ | B.②④⑤ | C.⑨④⑤ | D.①⑨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伯成律己爱民,任连江知县时,兴修堤坝以利百姓;在漳州,创办惠民局,救治百姓的病苦,革除当地相信鬼神的风俗。
B.傅伯成敢于直言,任太府寺丞时曾因上书指责吕祖俭的不当被贬;宝庆元年,听闻大理评事胡梦昱因议论时事遭贬,不顾年老多病上疏抗言。
c.傅伯成爱君忧国,针对权臣开拓边疆的主张,他认为南宋朝中兴将近八十年,已像一只有缝隙和漏洞的大船,要担心它的倾覆颓败。
D.傅伯成正直无妄,称赞他人的长处,就像赞扬自己的孩子一样;谈到奸邪小人误国,残害忠良,声色俱厉,不加掩饰。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日与诸生论质往复,后多成才。
⑵权幸有私谒者,皆峻拒之。
⑶狱具,请贷其死,黥隶诸军。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待漏院①记
(宋)王禹偁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尔,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至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②,相君至止,哕哕③銮声。金门未辟,玉漏偁④滴。彻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臣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若然,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器玩,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土抗言,我将黜之。三时告灾,上有忧也,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私心慆慆⑤,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⑥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则下死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棘寺⑦小吏王某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选自《中华散文鉴赏辞典》)
[注释]①待漏院:宰相等待早朝休息的在方,漏,古代计时器。②火城:朝会时的火炬仪仗。③哕哕:huì(书)铃声。④偁:同“称”。⑤慆(tāo)慆:纷乱。⑥重瞳:相传舜的眼睛有两个瞳子,此指皇帝。⑦棘寺:掌管司法的中央机构大理寺的别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善相天下者相:宰相 |
B.请修德以厘之厘:治理 |
C.政柄于是乎隳哉隳:毁坏 |
D.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 毁:坏名声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达能使“百姓亲、万邦宁”策略的一组是()
①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
②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尔
③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
④无毁无誉,旅进旅退
⑤九门既启,四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
⑥九门既开,重瞳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①⑤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借本文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明确指出只要任用一心为国为民而勤于政务、为人慎重的宰相,就能使国家清平、百姓富足。 |
B.本文是作者作宰相时所写,记录在待漏院墙壁上,用以告诫执政的大臣。 |
C.本文用对比手法,通过对大臣们在待漏院临朝前的神态、动作描写,列举出三种类型的宰相:一种是忧国忧民、敢于直谏的的宰相,一种是营私弄权、谄上欺下的宰相,一种是窃据高位、碌碌无为的宰相。 |
D.作者在行文中既注意了句式的整饬,句法又根据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具有平易晓畅、结构严密、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等特色。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尔,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译文:
⑵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