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在清代,1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该情况体现了
A.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 |
B.市、镇成为朝廷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 |
C.清朝政府对商业发展高度重视 |
D.政府利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城市化水平 |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孙中山为改变这种局面而采取的行动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 |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C.建立广东国民政府 | 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A.林则徐 | B.康有为 | C.孙中山 | D.陈独秀 |
清末自强运动时,恭亲王有一段话,颇能反映其主张与做法:“中国所当学者,固不止轮船、枪炮,即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人……一则权宜之计,一则久远之谋。”恭亲王的“法”及“久远之谋”各指
A.轮船枪炮,建立造船厂与兵工厂 | B.典章规则,建立国会实施宪政 |
C.知识学问,设立学校学习西学 | D.国际公法,设总理衙门推展外交 |
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能够论证一观点的是
A.清廷官僚体系由此开始发生被动转变 |
B.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
C.向西方学习成为精英和普通民众一致的选择 |
D.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日渐增多 |
《海国图志》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段文字描述的国家应是
A.德国 | B.美国 | C.法国 | D.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