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的生长发育主要受地质和海底地貌形态的影响,研究发现风向也会影响珊瑚礁的形态。下图为“某海域珊瑚礁群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下列有关影响珊瑚礁形成因素的判断,最合理的是
A.珊瑚礁的走向大致与盛行风向接近 |
B.珊瑚礁沿低频风向方向向两端延伸 |
C.风浪可能扼制了珊瑚虫的生长繁殖 |
D.珊瑚礁走向主要受地壳水平运动影响 |
根据风向判断,该珊瑚礁群分布的海域最可能是
A.红海 | B.加勒比海 |
C.黄海 | D.孟加拉湾 |
阅读珠江水系图和表中的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
地理条件 |
出现的主要问题 |
|
红水河河段 |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 气候 :降水多,强度大 河流:水量丰富 资源:多种有色金属资源、 森林资源丰富 |
生态环境:森林资源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灾害:滑坡、泥石流 |
西江河段 |
地形:盆地、丘陵 气候 :降水多,强度大 河流:河道曲折 资源:多种有色金属资源 |
灾害:洪涝 交通:航道淤塞 |
珠江河段 |
地形:冲积平原,地势低平 气候:降水多,强度大 河流:河网密布 土壤:肥沃 人口:稠密 |
灾害:洪涝、台风 环境: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 |
(1)根据红水河河段的地理条件,说出该河段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2)针对红水河河段和西江河段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3)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达,分析该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
(1)西辽河属于①(内、外)流河。西辽河流域处于半湿润区与②区、温带森林带与③带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2)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①重要林业生态工程的地带,该工程对改善环境最显著的作用是②。
(3)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①。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数量增加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是②,数量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有③,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④。
图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能源资源主要是:甲、,乙,将两区域连接在一起的大型工程是,这一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2)两个区域内相同的经济作物是。
(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分析乙区域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
(4)乙区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解决该问题的措施有哪些?(至少2条)。
读“亚洲水稻的主要分布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和降水丰富的地区。
(2)图示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有:
①气候:;②地形:;③劳动力:。
(3)该区发展水稻种植业,在解决人地关系矛盾方面的好处是:。
(4)亚洲水稻生产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的原因主要是。
(5)亚洲水稻种植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2)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
(3)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为主的景观特色。
(4)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由温带草原逐步过渡为荒漠草原和 ,主要是由于降水自东南向西北而形成。
(5)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
A.流水作用 | B.风力作用 | C.冰川作用 | D.波浪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