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①,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②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③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有坐盗麦舟者,论死数十人。灌覆按④曰:“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坐其首一人,余悉减死。灌丰裁⑤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注释】①环所居筑场种树: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②擢(zhuó):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③豪右:豪强。④覆按:复审案件。⑤丰裁:风纪。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2处)
灌 率 武 勇 结 屯 林 中 盗 不 敢 入 一 乡 赖 以 全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盗蜂起 ②灌诣军门谒见 ③百姓咸赖 ④有坐盗麦舟者 翻译句子: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
结合本文所列举的事件,说说陈灌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短文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宋史·赵普传》)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
A. 常劝以读书 B 太祖乃悟 C未有其比
俱以假山显屠乃奔倚其下普又以其人奏
D.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E.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非陛下之刑赏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②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研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①请分别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
②两段文字,都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普少习吏事 ()②读之竟日()
③普颜色不变 ()④卒用其人()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 )(3 分)
A.闭门读书 | B.半部《论语》治天下 |
C.凿壁借光 | D.闻鸡起舞 |
简要说说本文写了赵普那两件事?你认为赵普是怎样的一个人?(2*2=4分)
读了课文,你认为为官者应具备怎样的才能?(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失去猫也!”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中山人予之()(2)猫善捕鼠及鸡()
(3)是非若所知也()(4)弗食鸡则已耳( )翻译下列句子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对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若想解决问题,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在所不惜。 |
B.一个人如果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
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着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 |
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录毕,走送之()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③媵人持汤沃灌()④左佩刀,右备容臭()翻译下面句子。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①②③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实际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
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
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二)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日: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注],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选自《日知录·正始》)
[注]率兽食人: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去国怀乡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日知录·正始》) |
B.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醉翁亭记》) |
C.何时而乐也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
D.微斯人,吾谁与归土膏微润(《满井游记》) |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文段(一)中前两段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文段(二)中的哪句话和文段(一)表达的思想相近?请再举出一个具有这样胸襟
或抱负的“古仁人”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