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以下文言文,完成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
B.第三段写景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的静景,也描写了“回清倒影”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
C.第四段中写“高猿长啸”突出了秋天三峡的凄清。 |
D.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歌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
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
下面对文中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回清倒影 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 B.良多趣味 实在是趣味无穷。 |
C.虽乘奔御风 即使是奔跑,驾着疾风。 | D.哀转久绝 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
(一)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二)齐有得罪于景公者,景公大怒,缚置之殿下,召左右肢解之,敢谏者诛。晏子左手持头,右手磨刀,仰而问曰:“古者明王圣主其肢解人,不审从何肢解始也?”景公离席曰:“纵之,罪在寡人。”
时景公繁于刑,有鬻踊②者。踊,刖③者所用。公问晏子曰:“子之居近市,知孰贵贱?”对曰:“踊贵履贱。”公悟,为之省刑。
【注】①弋:捕鸟。②踊:古代受过刖刑的人的鞋。③刖: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使烛邹主鸟而亡之(死亡) | B.于是召而数之公前(列举) |
C.纵之,罪在寡人(释放) | D.公悟,为之省刑(减轻)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以君为长者 |
B.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C.景公大怒,缚置之殿下辍耕之垄上 |
D.公悟,为之省刑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②子之居近市,知孰贵贱?.两则故事中晏子都成功地组阻止了齐景公滥杀无辜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晏子具有怎样的说理特色和品性?
(四)原谷谏父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②,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③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舆:手推的小车。③凶:不吉利。、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
(1)是负义也 (▲)(2)无需更作此具(▲)、对“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父亲不听他的劝告,制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他)到野外抛弃爷爷。
B、父亲没有跟着他,制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到野外抛弃爷爷。
C、父亲不听他的劝告,制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到野外抛弃爷爷。、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下列各句加线的字。
(1)项为之强(▲)(2)方出神(▲)、指出加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其: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蹲其身,使与台齐 |
B.于: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 |
C.以:徐喷以烟以虫蚁为兽 |
D.为:以丛草为林二虫尽为所吞 |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作者从平常的景物中获得了“物外之趣”,可谓情趣盎然,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呢?▲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横线的词。(2分)
(1)入则羞对其家室(2)其所以不得之故
(3)君宜致力于耕作(4)于是退而疾耕.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A.于是退而疾耕 | B.环而攻之而不胜 |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D.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加横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仿佛若有光 |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