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①过:过人之处。 ②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 ③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
④寓宿:指在别人家借宿。 ⑤《易》王辅嗣说:王辅嗣对《易》的解说。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师大奇之     (           ) ②师谓其父母曰(           )
③如是者凡更三师(           ) ④手抄归     (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然遭乱世,且贫无书

A.怡然称快(《幼时记趣》) 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C.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D.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尝 从 日 者 家 见 《书》 疏 义
翻译下列句子。
⑴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八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许衡身上,你得到哪些启示(除教育因素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媵人持沃灌 ___________(2)同舍生皆绮绣 _______________
(3)白玉之环 _____________(4)烨然若神人 ____
翻译句子。
(1)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作者对同舍生优越的条件“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文言文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选自《三峡》)
【乙】六里, 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隐天蔽日:__ __(2)或王命急宣:__ __ (3)有峰东环而下:__ __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渡一溪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B.即清碧之下流也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谚》)
C.与对崖骈突如门 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D.上耸下削     上书谏寡人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会期哉!”乃往。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二国皆怒而去。后知文侯之意,皆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文侯:魏国君主。②适:到……去。③虞:古代管理山泽的官。④中山:中山国。⑤击:文侯的儿子魏击。⑥任座:人名。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文侯应之亦()(2)皆于魏()
(3)之,以封其子击()(4)使翟璜召任座而之()
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
韩 借 师 于 魏 以 伐 赵
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会期哉!
文章叙述了关于文侯的哪三件事?请概括回答。

阅读《鸟说》一文,完成后面的题。(14 分)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啁啾者,即(1)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2),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鵱鷇(3),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4)不深山之适(5)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注释(1)即:走近,靠近(2)掬:用手捧,盈掬:这里指用手满握。
(3)鵱:音构,鸟卵。这里指幼鸟。(4)奚:为什么。(5)适:到……去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则二鸟于其枝干之间( ) (2)雌者翼之( )
(3)鸣乃( ) (4)见于人奴以死( )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桂上日有啁啾者何陋有(《陋室铭》)
B.雏出矣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C.即视之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D.主人戏手撼其巢则一平板按其面(《活板》)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其 旁 有 桂 一 株 焉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本文和《马说》在写法上相似,都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的主题有何不同?

课外文言文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吴中士人家藏(2)改为“满”
(3)凡如是十(4)定为“绿”
翻译下面句子: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这个故事表现了王安石的什么态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