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外选段,并完成下面的练习。(10分)
抓阄儿
我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就经历了一次生和死的考验。那年秋天,我去黄河口参加社会实践,被分配到一只船上看机器。这天白天,黄河水猛涨,到了晚上,河水仍然不见下,洪水把我们的船冲得直摇晃。突然,听见“啪啪”几声,三根缆绳接连被拉断。霎时间,我们的船像一匹野马,迅速向下游漂去。
这里离大海不到六十公里,两岸没有人烟,周围除了风声和黄河的涛声,听不到别的声音。我们好像意识到了什么。 一个小时过去了,又一个小时过去了,已经闻到大海的气息了,我们还是想不出办法来,于是,大伙儿一商量,决定跳河,游到岸边去。可是,我们四个人只有一件救生衣,给谁谁都不穿。主机手刘水生说,他从小长在黄河边,游泳游得好,救生衣应该给不会游泳的同志穿。副机手王伟东说,他是老大哥,老大哥就得有个老大哥的样子,当然不能穿。其实,那年他才22岁。大李则找了个不太好意思讲出口的理由,他说他没有念过书,救生衣还是留给大学生吧,咱们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呀。
听了他们的话,我心里一阵热,眼泪差点儿流出来。可我一时又找不出拒绝的理由。但是,无论大伙儿怎么劝我,我还是不肯穿那件救生衣。
我建议说:“咱们抓阄儿吧,谁抓住谁穿。”
他们三个人互相看了一眼,点了点头。王伟东抢先做好了阄儿:“三个‘不’,一个‘穿’,谁抓住‘穿’谁就穿。”他自己先抓了一个,打开一看是“不”,接着水生和大李两人都抓的是“不”,还没等我去抓,伟东已把那阄儿扔进了河里。大家不容我多说,就把那件救生衣牢牢地套在我的身上……
结果,伟东没有爬上岸。
后来我才知道,那四个阄儿都是“不”,是伟东他们故意那样做的,伟东还对他们说,他们三个一定先抓,非让我穿上那件救生衣不可……
我跪在伟东墓前痛哭不止。从此,我懂得了人世间什么叫“情义”。
(1)作者是以第 人称写的。这样写的好处是: 。(2分)
(2)故事里一共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为什么要抓阄呢?(2分)
(3)他们抓阄抓的是什么?抓阄的结果如何?(2分)
(4)作者从抓阄这件事中感悟到了什么?最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5)读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些什么? (2分)
开心阅读。
我的家就在祖国蓝天下,走到哪里都是中国娃。最爱喝的水永远是黄河水,给咱一身太阳色能把雪融化;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最爱做的事报答咱妈妈,走遍天涯心不改,永远爱中华!
(1)你喜欢这首儿歌吗?给它起个名字吧!
(2)根据文章内容选一选。
(a)最爱喝的水永远是()。
①长江水②黄河水③海水
(b)最爱说的话永远是()。
①中国话②普通话③英语
(3)文中的“妈妈”代表的是什么?
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一群()白(),有的站着有的躺。()白()啊()来吧,别()天上着了凉。地上草儿肥,地上水儿美,地上才是你们的家乡。
(1)书上的这位小朋友也在看天上的云,他看到了()。
①小白羊 ②草儿 ③水儿
(2)在小朋友和白云说的话后面打“√”。
①天上一群小白羊,有的站着有的躺。()
②小白羊啊下来吧,别在天上着了凉。()
③地上草儿肥,地上水儿美,地上才是你们的家乡。()
课外阅读
拾贝的小女孩
辽阔的海滩上,潮水退了。一个拾贝的小女孩,明亮的黑眸( m ó u )子搜索着彩色的贝壳。
突然,她停住了脚步。在脚下的沙滩上,一条银光闪闪的小鱼在痛苦地蹦跳着。头上的太阳,无情地蒸发着泥洼里的海水,小鱼在快要干涸中小水洼中痉挛(jìnɡ luán )。她似乎听到了小鱼越来越响的哭声。她的目光停滞[]了,流露出同情,充满了怜悯[]。她弯下了腰,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捧[]起了这条小金鱼。小鱼在她的手里蹦跳着。她舒了一口气,直起腰,慢慢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海边。
小鱼被送进大海了。小鱼欢快地冲进大海的浪花里,好似奔向美丽的生活花园,和她不能离开的美妙世界。小女孩的黑眸子里闪射出情感的光彩,她脸蛋上的那对圆圆的酒窝里盛[]满甜蜜……
(1)在文中[]处为加点字标上正确的拼音。(2分)
(2)比较下列各组字的字形,再组词。(3分)
朝()鱼()难()
潮()渔()滩()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4分)
干涸:
小心翼翼:
(4)填一填。(4分)
()的海滩()的黑眸
()的贝壳()的生活
(5)你从小姑娘的身上学到了什么?(2分)
课内阅读
总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有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总而言之”的意思是什么,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2分)
(2)冰心奶奶从书中得到了什么?(2分)
(3)冰心在儿童刊物的题词是什么?(1分)
(4) 你对冰心奶奶的题词有什么看法,写一写。(2分)
课处阅读。
清丽迷人的阿里山
提起阿里山,我就不仅想起台湾民歌《高山青》。我一直喜欢这首歌:“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我喜欢它单纯得犹如真理。 “高山青,涧水蓝”,这是比喻,然后单刀直入地道出:“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因为喜欢这首歌,所以很早对阿里山有了憧憬。于是又知道阿里山是花的海洋、林的世界、云的家乡。
花的海洋是要在春天才能看得到的,当春神在阿里山迈开她的脚步,足迹所到,便(pián biàn)是遍山盛(shèng chéng)开的樱花。这次来阿里山已是夏天,所以“花的海洋”是错过了。
至于“林的世界”,原来台湾因为山多,所以森林也多,岛上森林覆盖面积曾一度达三分之二--现在仍达到百分之五十二,是我国森林覆盖面积最大的省。阿里山因为山势平缓,树木更显茂盛,所以便有“林的世界”的盛誉。在我们上山途中,两边一律是森林,而且在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森林带。换句话说,就是阿里山竟具有整个地球各气候带的原始森林。在阿里山山脚,是热带林区,有龙眼树、姜花丛等;山腰是温带林区,有竹林、杉林等;到了近山顶的地方,则有柳杉、红桧,甚至有寒带的针叶类的植物。在同一座山而囊括了全球各气候带的植物,这自然很难得,起码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此山必须坐落在热带地区,这样山脚才可能有热带植物;其次,此山必须够高,这样才可能有寒带植物。这两者阿里山都具备了,因此变成了植物研究者的乐土。山上辟有研究植物的林区,专供有关人士进行研究之用。阿里山的森林虽有不同气候的差别,但也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律郁郁葱葱。极目望去,阿里山的峰峦,犹如起伏的大海。无论高低远近,全是静止而又汹涌的绿,广阔而又深厚的绿,活跃而又执著的绿。
阿里山还是云的家乡。尤其是当小雨过后的时候,你看那的千山万壑,全都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中。有些地方浓雾把一切都遮蔽了,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有些地方则显得影影绰绰的,有如笼着轻纱一般;有些地方云雾停留在山谷下面,汇成一片茫茫的海洋,黛绿的山峰有如浮在海面的蓬莱仙岛;有些地方云雾只漂浮在上面,挡住山峰的上半,令你产生翠峦直插云霄的错觉。这时的云雾是静止的,碧绿的千山万壑和朦胧的山间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呵,清丽的阿里山哟,你是这样的迷人!
(1) 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2)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宽阔——广阔活泼——活跃
包括——囊括具有——具备
遮挡——遮蔽停止——静止
(3) 在第三自然段中用“”画出一个比喻句来。(1分)
(4) 阿里山的美丽景色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3分)
(5) 为什么说阿里山是“林的世界”?用自己的话写一写。(2分)
(6)你对阿里山哪个方面的景色印象最为深刻,在下面写一写,并说说为什么。(2分)
(7)这篇文章的结构是。(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