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9分)
蜡烛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说:“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可你呢?土里土气,在桌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
蜡烛看了一眼趾(zhǐ)高气扬的台灯,谦虚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好好想一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高傲呢?”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xuàn)耀自己,忽然闪了三下,就再也不发光了。刹(chà)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主人把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明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离开人间。
台灯很受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jù,蜡烛的意思)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做出贡献。”
(1)在文中找出两组反义词
(     )——(     )      (     )——(    )
(2)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纱罩 (    )的蜡烛 (     )地说 (   )地喊
(3)在文中找出三个反映台灯很骄傲的词语,再找出三个蜡烛很谦虚的词语。
台灯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蜡烛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4)蜡烛具备的精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说明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文精彩回放(按原文填空)。
(1)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穿着______________。
(2)这时,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________是___________,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___________;而_________,从山顶上,顺着直立的深深谷壑,把它那清洌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凿:撞击。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若:好像;等闲:平常,随便
清白:指高尚节操。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人间:人世间。
写一写,这首诗的前两句的意思。)


说一说,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作者有哪种高尚的品质。

课外阅读。
东坡肉
在不少饭店菜谱上,都有这样一道菜:东坡肉。这道菜向来点食率不低,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从北宋时期流传下来的传统菜,最早出自大名鼎鼎的苏东坡之手。
在1000多年以前的一天,苏东坡家里来了客人,他就烹制自己喜欢吃的猪肉待客。猪肉下锅,加入水和调料,以微火慢慢煨着。他便和客人下棋,两人对弈,兴趣甚浓,直至终局,苏东坡才猛然想起锅中之肉。他原以为一锅猪肉定会烧焦,急忙进厨房,却顿觉香气扑鼻。揭锅一看,块块猪肉色泽红润,形整不散,软烂如腐。此菜端上餐桌,客人和他尝罢,都觉得这菜汁浓味醇,肥而不腻,十分可口。苏东坡由此受到启发,便经常烹制这道菜,有客待客,没客自食。
苏东坡喜欢吃猪肉,又善于烹制猪肉菜肴,再加上他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黄州人民十分敬仰他,便以他的名字为他创制的这道菜命名:东坡肉。
后来,有厨师在创新传统菜时,独出心裁——在“东坡肉”里加了两种蔬菜原料:冬笋、菠菜,取“冬”的同音“东”和“菠”的谐音“坡”,命名为“东(冬)坡(菠)菜”。这样的新做法不离传统名菜基础,依旧“以人名菜,以人传菜”。
在括号里填上“的、得、地”。
饭店()的菜谱慢慢()地煨着
传统()的名菜烧煮()得软烂
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点食(lǜ shuài)肥而不( nì mì)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形容名气很大。()
②熟透了,便像豆腐一样柔软。()
③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④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概况苏东坡第一次做“东坡肉”的过程
你还知道哪些和苏东坡有关的美食,在下面写一写。

课内阅读。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作汤作菜,配荤配素,无不适宜。苦辣酸甜,随心所欲。“它洁白,是视觉上的美;它柔软,是触觉上的美;它香淡,是味觉上的美。”
豆腐可和各种鲜艳的颜色,奇异的香味相配合,能使樱桃更红,木耳更黑,菠菜更绿。它和火腿、鲥鱼、竹笋、蘑菇、牛尾、羊杂、鸡血、猪脑等没有不结缘的。当你忙碌或食欲不振的时候,做一味香椿拌豆腐,或是皮蛋拌豆腐,小葱拌豆腐佐餐,都十分可口。时间允许,做一味麻辣烫三者兼()备的好麻婆豆腐,或煎得两面焦黄的家常豆腐,或毛豆烧豆腐,绿的碧绿,白的洁白,只颜色就令人醉倒了。假如就一碗蒸()得松松软软的白米饭,只此一味,不令人百尝不厌么?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着本体。
江苏有句谚语:“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钱又滋补。”豆腐的蛋白质含量是牛肉和猪肉的一半,但是价钱却便宜多了,豆腐的脂肪是植物性的,和肉类所含的动物性脂肪不同,吃了不会引起血管硬化或心脏病等毛病。难怪有许多人说豆腐是‘植物肉’了。又因为它含极少量碳水化合物,所以也适宜减肥的人吃。豆腐中的钙质含量和牛奶相同,特别适合孕妇和发育中的婴幼儿吃。
上面文字选自《 》。
在括号里为加点字写上正确的拼音。
写出近义词。适宜——保持——写出反义词。奇异——忙碌——
指明修辞方法。
(1)它洁白,是视觉上的美;它柔软,是触觉上的美;它香淡,是味觉上的美()
(2)江苏有句谚语:“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钱又滋补。”()
(3)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着本体。()
(4)只此一味,不令人百尝不厌么?()
文中第二自然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写在下面。

阅读理解。
“因为我是班长!”——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
上,擦的痕迹依然很晰;头顶上的一块鸡蛋大小的头发还没。眼前这个的小男孩,就是救了名同的小英雄――林浩。
6月7日,在四川省资中县的一个村子,记者见到了正在和其他孩子玩耍的林浩。
9岁的林浩,是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几天,林浩爸爸带着他来到资中,看望身患重病的爷爷;而林浩的妈妈,还在映秀镇当志愿者,为受灾群众做饭。
学习成绩很好的林浩,一直是班上的班长。
地震发生的那一刻,班上正在上数学课。林浩刚跑到教学楼的走廊上,就被楼上跌下来的两名同学砸倒在地。
“那个同学压在我背上,我怎么都动不了。当时,垮下来的楼板下,有一个女同学在哭,我就告诉她,不要哭,我们一起唱歌吧,大家就开始唱歌,是老师教的《大中国》。唱完后,女同学就不哭了。后来,我使劲爬,使劲爬,终于爬出来了。”
逃出来的林浩,并没有跑开,而是去救还压在里面的同学,“爬出来后,我看到一个男同学压在下面,我就爬过去,使劲扯,把他扯了出来,然后交给校长,校长又把他交给他妈妈背走了。后来,我又爬回去,把一个昏倒在走廊上的女同学背出来,交给了校长,她也被父母背走了。”
说起自己救人时的情景,林浩显得很镇定,稚嫩的童声中,还带有几许乡音。
连续救了两个同学的林浩,再次跑进教学楼救人时,遇到垮塌的楼板,又被埋在了下面,“我使劲挣扎,后来,是老师把我拉出来的。”
起自己身上的,林浩:“我始爬出候,身上没伤,后去背他候才受的。”
林浩所在的班级,共有32名学生,在地震中有10多人逃生。这其中,就包括林浩背出来的两个同学。
被问到为什么去救人时,林浩平静地说:“因为我是班长!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我这个班长还有什么用呢?”
中心的老师告诉记者,刚到中心时,林浩被送到成都市儿童医院进行检查,所幸只是额头和右手有些擦伤。检查完后,林浩不用救助站老师帮忙,自己翻身床上爬起,迅速穿好衣服,走出了院。“真不敢相信,就那样一个小娃娃,居然比很多大人还坚强。”
下面的拼音中,有()处错误。

A.2 B.3 C.4 D.5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清晰——迅速——
将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我这个班长还有什么用呢?


指出下列文中⑴⑵⑶处句子所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A.动作描写 B.肖像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读过这篇短文,你想怎样夸一夸林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