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甲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乙表示鲫鱼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请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J/cm2.a,来源包括 。甲图中A代表 ;该生态系统中贮存的能量主要以 的形式存在。
(2)甲图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小数点后均保留1位数字)
(3)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 。
(4)调查人工鱼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乙图中,在tl~t2时期鲫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型。
环磷酰胺作为治疗癌症的化疗药物,在较高剂量下对机体免疫力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β-葡聚糖对接受化疗的机体的免疫力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1)环磷酰胺能影响DNA的合成,因此推测它作用于细胞周期的期。若在药物作用下,复制时DNA分子上的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发生错误配对,则在药物作用期间,经两次复制后,在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
(2)β-葡聚糖能促进各种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这些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产生抗体,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
(3)β-葡聚糖能促进树突细胞的成熟。吞噬细胞在免疫反应中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说明吞噬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识别功能的。吞噬细胞将病原体摄取入细胞内,经处理后,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同时激活T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从而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功能。
为选出干旱沙漠地区理想的防风抗沙树种,科学家研究了沙柳、黄柳和杞柳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气孔导度日变化,结果如下。(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1)在图1所示的时间段内,三种柳树都在时有机物积累最多。
(2)三种柳树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12:00左右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由图2推测主要原因是此时小,直接导致叶片吸收CO2减少,从而影响了光合作用的阶段。若要证明上述推测成立,还需要测量细胞间隙CO2的浓度和田间CO2的浓度,只有当净光合速率和细胞间隙CO2浓度变化趋势,且两者,同时的值时,才可认为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由气孔导度减小引起的。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詹姆斯·罗斯曼、兰迪·谢克曼和托马斯·聚德霍夫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内囊泡转运的调控机制。
(1)细胞中的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和加工,然后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囊泡进行运输,因为囊泡的膜与其他生物膜的是相似的,因而能够脱离转运起点,再通过膜融合以方式排出到细胞外。罗斯曼和同事发现动物细胞膜融合需要NSF蛋白及其附着蛋白SNAP的参与。由于这两种蛋白能共同介导各种类型的囊泡的膜融合过程,说明它们本身(填“有”或“没有”)特异性,因而推测膜融合的特异性是由目标膜上的SNAP受体蛋白(即SNARE)决定的。
(2)谢克曼通过研究转运机制有缺陷的酵母细胞发现,某些基因发生突变后,就不能通过过程表达出正常的蛋白质,由此筛选出了细胞内与囊泡运输有关的基因。
(3)聚德霍夫发现了一种突触结合蛋白。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神经元内部的钙离子浓度会增加,一旦钙离子与突触小泡膜上的该蛋白结合,突触内的突触小泡就会通过与膜上的SNARE等蛋白的相互作用,按需要快速或缓慢地释放。
某家庭有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是显性遗传病,该病在自然人群中患病的概率为19%,另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图是该家庭的系谱图,其中Ⅱ-5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其他成员的染色体正常。回答以下问题。
(1)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导致Ⅱ-5的性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是______产生了不正常的配子,假如该个体同时产生的另一种异常配子与其配偶的正常配子结合,发育成的个体(均视为存活)的性染色体的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Ⅱ-3和Ⅱ-4结婚后生育一个两病兼患孩子的概率是。
(4)对甲病患者检测发现,正常人体中的一种多肽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在患者体内则只含有前45个氨基酸。这种异常多肽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此导致正常mRNA第位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
(5)对乙病利用分子杂交技术进行基因诊断,其基本过程是用标记的DNA单链探针与进行杂交。为快速制备大量探针,可利用技术。
生态工作者在调查某草原时,分析主要物种间食物关系如图A,连续统计其中某个特定种群的数量变化分析结果如图B。
(1)图A食物网中D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___________。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该有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假设物种A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40%。则A增加10 kg,至少需要B____kg。若外来生物入侵该草原,则会导致该草原的锐减。
(3)图B曲线所示种群在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______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