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劝有清才,散拙无营务。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风清月明,携稚子邻叟,轻樟往返,甚惬素心。所住水木閟,一草一花,俱能留客。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
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干有赠凝诗,云“把得新诗草里论”。时谓反语为村里老,疑干讥诮,非也。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干旱岁偕计,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竟不入手,递归,无复荣辱之念。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遣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固成通末卒。门人相与论德谋迹,谥曰玄英。乐安孙郃等,缀其遗诗三百七十余篇,为十卷。
古黔娄先生死,曾参与门人来吊,问日:“先生终,何以谥,”妻曰:“以‘康’。”参曰:“先生存时,食不充,衣不盖彤,死则手足不敛,傍无酒肉。生不美,死不荣,何乐而谥为‘康’哉?”妻日:“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君馈粟三十钟,辞不纳,是有余富也。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住,不戚戚于贫贱,不遑遑于富贵。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谥之以康,不亦宜乎?”方干,韦布之士,生称高尚,死谥玄英,其梗概大节,庶几乎黔娄者耶!
(选自《唐才子传·卷七》,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拙无务营:谋求。
B.家贫,古琴蓄:保存。
C.门人相与论德迹谋:谋略。
D.其遗诗三百七十余篇缀:汇集。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成通末卒
B.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
C.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成通末卒
D.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干自幼有清俊之才,为人散淡粗疏,大中年间曾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但颇有诗名的徐凝很欣赏他,还教方干作格律诗。
B.大夫王廉到浙东问政,邀请方干相见,赞许他的品行节操,于是竭力向朝廷推荐,遗憾的是后来王廉因病去世,事情终未办成。
C.方干为一介布衣,生不得志,曾隐居镜湖,流连山水,抚琴吟诗,饮酒自乐,死后其门人根据他一生的事功私谥他为玄英先生。
D.黔娄先生一生追求仁与义,生活清苦却推辞尊位与奖赏,死后也未享哀荣,而方干的生平遭际、高尚节义与黔娄先生是一样的。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竞不入手,遂归,无复暮辱之念。
(2)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单位,不戚戚于贫贱,不遑遑于富贵。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父曰“左”绐,倦怠 B.项王自不得脱度,估计,揣摩
C.以故汉追之及,动词,赶上 D.为诸君溃围,斩将,旗刈,割,砍

从句式角度看,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然今卒困于此。

A.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B.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技经肯綮之未尝。 D.骏马名骓,常骑之。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邠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朴见汉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挠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
【注】:①比部郎中:唐代刑部官职。②舁(yú):共同抬东西。③钺(yuè):古代一种汉族兵器,权利的象征物。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朴见汉日浅兴:兴起,建立 B.世宗已知朴雅:向、平日
C.益以为奇:奇怪 D.非当世之务独:只,只有

下列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明敏而多材智”的一组是()
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②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③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②⑤⑥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的丞相李谷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2)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阅读下面的《六国论》选段,完成2-4题。
六国破灭,非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秦,二败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破灭,非不利兵:兵器,武器
B.诸侯之所亡:丧失,丢失
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之却:使……退却
D.使三国各爱其地向:一向,过去

下列各组两个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赂者赂者丧而犹有可不赂而胜之之势
B.赵尝五战秦其势弱
C.赵常五战于秦,二败三胜惜其用武不终也
D.破灭道也封天下谋臣

从文言句式看,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B.苟以天下之大
C.为秦人及威之所劫
D.赵常五战于秦,二败三胜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马迁《自序》传后,历写诸篇,各叙其意。既而班固变为诗体号之曰述范晔改彼述名呼之以赞寻赞为例篇有一章事多者则约之使少理寡者则张之令大名实多爽详略不同且欲观人之善恶史之褒贬,盖无假于此也。
(取材于刘知几《史通·内篇·论赞》)

阅读王勃《滕王阁序》(节选),完成小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腓于上路,访风景崇阿;临帝子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属三秋三秋:季秋,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B.彻区明彩:日光
C.识盈虚之有数:计算
D.等终军之弱冠弱冠:指20岁,古人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
B.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排箫的音响引来徐徐清风,悲伤的歌声让白云停止飘动
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也为时不晚
D.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时维”、“披绣闼”两段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细致入微地描写滕王阁的秀丽景色,笔势收放自如,开合有度,景物混成,恍若画中。
B.“遥襟”段先描写欢乐畅快的宴会场面,接着表达自己对人生、宇宙的思考,并委婉表达对“圣主”“明时”的不满,情绪传为悲愤。
C.“嗟乎”段依然抒发感慨之情。作者没有一味低沉感伤,而是借助历史典故传达出一种处卑位而思有位的情怀和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D.“勃,三尺微命”段表明自己目前的处境、心中的志向、此行的目的,并表达了结识名士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主人知遇之恩的荣幸之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是写景名句,请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赏析文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